第一千章 形势比人强(3/7)

高校云校云集,国家级重点院校就有九所,将其他部属重点本专科院都算上,由有二十七所之多;就算在高校并轨、扩招之前,同一时间在徐城生活、习的高校师生就有十多万。

徐城虽然有着扩大的高校规模,仅旧城区就能容纳十数万师生习、生活,但随着这几年来高校并轨、扩招,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师生的生活、习条件也不断提高,徐城的高校都面临资源紧缺的现状,首先就表现在校舍的不足。

淮工大、淮师等高校,每个校在校生总数早就超过一万好几,但淮工大、淮师等高校在城区的校区面积才仅有千亩,早就是拥挤不堪。

虽然淮工大、淮师等校早在九五、九六年就应并轨、扩招及教育发展形势在渚南陆续启动新校集中区的建设,但当年教育部及省财政拔款以及各高校自身的财力都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对两千年以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也没有充分的预估,从九五年起在渚南启动的高校集中区现在看来,就已经有交通闭塞、基础施设投入不足、规划可建设面积狭小等诸多问题,远不能满足全省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发展的需求。

熊斌九八年提出徐城新的城市建设规划,也提及到新的高校集中区建设问题,在新调整的规划里,省里及徐城市都打算在南湾湖以东划地建设更大规模的大科技园。

近两年时间过去,省教委联合各高校,与徐城市城规委、城市规划设计院,也已经将大科技园的详细规划方案拿了出来。

作为南湾湖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南湾湖的教育园区,大科技园规划要建设未来能容纳二十五万师生习、生活的高校集中区,再辅以配套的住宅、商业以及创新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高达四十平方公里。

最初的方案是院校承担各自新校区的建设,徐城市承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生公寓宿舍区外,配套住宅及商业区则交给市场开发,徐城市再联合各院校推动创新产业园的建设。

说是院校承担各自新校区的建设,但各家院校手里并没有多少经营性产业,财力有限,像淮工大、淮师、淮海理工、淮海医大等国内一流的重点院校,得到教育拔款相对较多一些,但眼前主要也是用于渚南新校区的建设,还没有余力同时在南湾湖启动建设更大规模的新校区。

实际上,南湾湖新区大科技园的建设资金最终还是要落在省里跟徐城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上。

省及徐城市,这两年来的财政相比较以往是宽松了许多,但要补功课的太多,哪里有可能一下子拿出一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官场之风流人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章 形势比人强〗地址https://wap.xbqg888.com/0/145/104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