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加盟(1/4)

赵治民作为国内冶金过程研究的顶尖人物,要比表面上看去要抢手得多,至少从规模上去,在邀请赵治民加盟的钢铁企业里,梅钢绝不能算是显眼的。

沈淮对赵治民答应加入梅钢并没有抱很大的期待,他甚至只希望赵治民能推荐合适的人选,为梅钢组建、主持研究院。

听到赵治民答应下来,沈淮是真心高兴,握着他的手半天都没有松开。

赵治民加入梅钢,除了他自身的专业及管理能力,能为梅钢提来很大的提升,补足研究一块的不足外,也许更为重要的,在国内钢铁以及相关产业领域,赵治民有着比赵东、徐溪亭等人更广泛的视野。

梅钢虽然这两年做出些成绩,但在全国还没有什么名气,仅靠二十万吨的钢铁产能,在钢铁产业领域也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这就在很多方面造成极大的不便利。

从去年起,沈淮就考虑过为梅钢的未来发生储备后备力量的问题,现阶段主要还是有针对性的去选择那些从东华考出去的优异毕业生,吸引他们到梅钢来就业、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华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跟人力资源,在全省要处于中上游水平。九四年东华高考录取率就高达8%,全市拥有大历的人数将近五万人。梅钢要是想补充基层管理及技术力量,从东华籍大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是足够的。

但是,梅钢要想发展成国际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需要有将来能推动梅钢走得更高、更远的人才,将视野仅仅局限在从东华考出去的大生里,则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这方面,梅钢目前显然不具备什么优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梅钢能开高薪,江浙的民营钢铁企业,也能开高薪,而在就业、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方面,江浙地区明显又要比东华更具优势。

梅溪镇建设得不错,但毕竟还只是小镇子,东华在整体上都要落后江浙发达城市太多,跟京沪以及广城等一线城市更不好比。

同样十万八万年薪,像韩继这类的博士生以及一些从海外留归来的优异人才,压根儿就不会看东华一眼。

唯有赵治民加入梅钢,梅钢才有可能通过他,吸引他的生以及研究领导的佼佼者考虑到梅钢来发展。

赵治民虽然答应加入梅钢,但他首先要先完成跟梅钢的技改合作,另外矿治那边愿不愿意放人,他心里也没有数。

沈淮则多少有些迫不及待。

矿冶隶属冶金工业部,而冶金工业部因为有给国务院裁撤的可能,上下多少有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