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新政策,新引导(2/5)

欧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荷兰人垄断了诸多贸易后,大量资金投入到了贸易和航海领域,国内各项产业日渐凋零。以毛纺织业为例,纺织城莱顿市原本是从英国进口羊毛和粗呢,加工后制成各色精制呢绒再出口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但在17世纪,荷兰人已经基本放弃了自己生产呢绒的努力,转而从英国直接进口成品,这无疑使得英国毛纺织业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一跃成为英格兰六大经济支柱之首。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同样如此,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因为有殖民地提款机的存在尤其是印度这个提款机貌似余额无限其国内的工业企业完全没有改进工业技术的**,总是凑合凑合就算了。这其实不怪他们,因为提升工业技术是漫长而痛苦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路子可走,谁也不愿意挣这辛苦钱,德国人不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殖民地而只能埋头发展工业,提升技术水平么?

如今东岸渐渐也有这个苗头了。新华夏岛热销的咖啡、可可、胡椒、香草、蔗糖在上一波行情中赚足了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甚至还有外国资金。这事情其实本来是好事,因为资金涌入新华夏岛,无形中也增加了岛屿的开发程度,不过坏处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工业领域的投资额有所下降。要知道,东岸这个国家的工业技术进步,光靠政府和国营企业投资那是远远不够的,私人资本也要快步跟上,比如一条生产线,核心企业是国营大厂,但配套的、上下游的往往是私营小厂乃至小作坊,这些配套企业的技术不进步,那将极大拖慢东岸工业进步的速度,这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很多人讲“风气败坏”的最直接原因。

更何况,在最近十年,因为欧洲频发爆发各种战争,奥斯曼、波兰、俄罗斯、克里米亚在乌克兰怼来怼去,遗产转移战争、英荷海战、法荷战争等等,诸多国家被卷入,打得欧洲是一片鸡飞狗跳,打得是民间财穷力竭,原本大量进口的热带特产商品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市场总量不断缩小。而就是这已经大幅度缩水过的市场,在重商主义思潮的驱使下,各国也大多留给本国商人,比如英王查理二世就下令,伦敦、布里斯托尔等主要港口海关只准进口产自巴巴多斯岛或牙买加岛的蔗糖。

英格兰如此,西班牙等过也大差不离,甚至因为战争耗资过于巨大而削减进口更加厉害,这从意大利商人集团手头的贝岛蔗糖在西班牙销售所遇到的滑坡就可以看得出来,若不是他们有老关系,可能一包糖都卖不出去。

因此,现在热带特产的国际市场已经逐步陷入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