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业和军费(二)(1/5)

“主席,这是去年的修正财政收入。”首都东方县执委会行政大楼,装饰考究的某件办公室内,执委会主席廖逍遥正仔细审阅着秘书送上来的一份报告。

报告是有关国家财政方面的,比较详细,林林总总二十多页。廖逍遥粗粗翻看了一遍,然后将目光定在了第18页上面,因为这一页写明了最新一个完整统计的财年(1681-1682财年)全国的修正总收入:万元。

“超过了中国大陆前明时代一年货币和实物税收的总和了(实物折合进去后,约2000-3000万两白银),而当年前明有一亿人,我们算上非国民劳务工也只有五百多万,这生产效率是他们的二十倍啊。”廖逍遥让秘书端来了一杯牛乳茶,轻笑着说道。

廖逍遥的语气中满是感叹,但更多的却是自豪的感觉:三千万元的财政收入,在这个星球上已经超过了法兰西,只逊色于联合省——好吧,也许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收入未必比东岸低,但这个先不论——确实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去骄傲。

当然了,三千万元只是“修正财政收入”,并不是真的中央政府收到了这么多钱。这个修正的意思,是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总和,真正能够被中央支配的资金,其实远没有这样多,算起来只有差不多1500万元的样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去年(1682年)年底举行的最新一届建国者全体大会上,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新一轮的收入划分,卖地收入理论上全部纳入地方财税体系,国企也严格按照股份(有的企业地方政府也持股)分配利润,总数达到了1880余万元的租税收入也进行了重新分配,大致上中央与地方七三分成,这些措施都极大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以鼓励他们更加有成效地进行地方建设,因为这样效率可能会高一些。

这样一算的话,可能东岸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没那么显然了,盖因旧大陆国家的地方政府也有许多乱七八糟的收入(很多是靠富商或地主认捐),一般情况下的普通建设并不需要中央政府掏钱,充其量其收入不那么稳定,也没东岸地方政府收入那么多罢了。

不过即便是所谓15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收入,也已经足够做很多事了,特别是在他们甩掉了很多教育、医疗上的负担之后(小学的建设与维持、基础医疗的覆盖,今后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更是可以专心投资一些大工程、大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入、军费开支等等。

“再把联合参谋本部的那些与军费开支有关的文件拿过来。”感慨了半晌后,似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