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三十三章 最后一课(2/4)
经典的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德、法、拉丁、希腊,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录取,并得到校、著名作家、历史家、哲家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辜鸿铭获得硕士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等著名府研究、哲。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求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
“我还听说过这么一个逸事:有一次,辜鸿铭在船上看德报纸。心不在焉,把报纸拿倒了也没注意。这时候有几个德国佬看到了,就在那边讥笑辜鸿铭,说不懂德装懂。给辜鸿铭听到了,辜鸿铭二话不说。就倒拿着报纸通篇读到尾,震住了那些德国人。”
李毅的演讲,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家们听得津津有味,而老师尴尬的站在讲台上,完全不知所措了。
“就是这样一位通中西的大者,他在北京大讲课时,对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英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好英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
“在那样的时候,他坚持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什么呢?因为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我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曾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李毅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我们习外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外国给洋人打工!而是为了更好的富国治国!”
“当然,辜鸿铭也是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的浪漫派,一个用辫子来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的独裁者。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以治国,以报国的那腔深深的民族忧患之情,是值得我们习的。”
李毅铿锵有力的普通话,回荡在教室里。
“我举了辜鸿铭这个例子,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习外语固然重要,但习母语,习国,比习一切外语,更为重要。”
“在座的家中,有不少是教师,就算不是教师,想必也还记得我们中课里,有一篇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有不少家都说:“记得!我最喜欢这篇课了。”
李毅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官路弯弯】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卷 第三十三章 最后一课〗地址https://wap.xbqg888.com/0/213/241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