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七月半,家中又来了两位小客人,叶子忙得脚不着地,电脑被抢,能轮上只有半夜,所以时间有些紧,还请大家明早涮新再看)
洛老汉和洛周氏被孙子抢了送菜的活,两人并没有按着孙子说的回屋,而是一个去了厨房,一个又去了后院菜地,拿起锄头去除草。
两位老人都是做习惯农活,家务活的勤快人,一点也闲不下来。
洛周氏来到厨房,见墨婶在处理食材,就上前想要帮忙,可是她到了近前,却发现今天的食材与以往有很多不同。
因为今天的食材多是海鲜鱼虾蟹之类,许多食材她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这让她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墨婶象是没有注意到洛周氏脸上尴尬的神情,其实象她这样在大户人家出来的世仆,看眼色这是最基本的训练。然她在祈镇也有个把月了,菜市场是她除了洛家以外去的最多的地方,而她手头的这些食材很多是通过虞姐的饭庄从县城渠道进来的。
买下小院装修时,厨房里的一应家用电器都是从省城进来的,灶房用的是罐装煤气,一瓶就得好几十。
洛周氏来了之后,嫌费煤气,说后山有柴捡,硬是逼着洛瑜旻喊来工匠又搭了一个柴灶。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同有一宝,洛家的二位老人,加起来岁数都接近一百五十了,两人的生活阅历是许多人说无法比的。
比如老人除草时就会把除下来的草堆在一起,连同修剪果树下来的残枝烂叶一同晒干后统一的放在柴棚当中备用。
家中的卫生间,本来是用统一的管道集体冲入了城市的下水道,两位老人来了之后,改建厕所当然是不成的,可是再后院再搭一个厕所,埋了一个大缸当化粪池。
二老是折腾自己还不够,还逼着两个小的大号一定得到后院的厕所,说是肥水不留外人田,这金银肥都是种菜好的肥料。
搬到祈镇后,洛家的那头老黄牛也跟着到镇上,洛周氏又养了好些鸡,还养了几只鹅,鸡与鹅的粪便也都收集起来与烂叶子,厨房的垃圾一起堆在后院最偏僻的角落里做堆肥,几个月下来,这些都成了最好的,天然的农家肥,用这些肥料种来的菜,个顶个的纯绿色。
因为有了两个老人,厨房中每天的厨余也都分类成了几份,比如能分解的,全都做了堆肥,不能分解的,比如橡胶,塑料,金属一类的,也都分门别类的收集在一起,每过一些时候就会有那做物质回收处理的(通常人们称之为收破烂的)上门来收购。
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