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刘伯温 (中)(2/5)
可言。
“这,这,如此,就多谢大总管。”沒想到朱重九如此好说话,竟然立刻就将其自家摆到了后学末进的位置上,施耐庵登时也觉得心里有些愧疚,红着脸,再度拱手为礼。
对于自家师弟的作为,他也非常不理解,高士就得有高士的模样,有本事的人架子也大,找个外出云游,或者身体不适的借口,等着朱总管三顾茅庐,也算是一段佳话,像这样,既然來了扬州了,却又推三阻四,不是让大伙都下不來台么。
然而,朱重九却沒想那么多,见施耐庵和罗本两人谁的脸色都不太自然,便又笑着了笑,主动开解,“青田先生对咱们淮扬这边不了解,一时下不來决心也是应该的,毕竟咱们干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情,他看不清楚未來,就很难确定值不值得为此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况且我这次去,又不是光拜见他一个人,章龙泉和宋长洲不是也在么,他们是否都住在集贤馆里,我干脆一并登门拜见了,请他们喝酒洗尘。”(注2)
“的确都住在集贤馆里,青田先生和宋长洲都是一个人來的,章龙泉还带着其侄儿存仁,看样子是打算给自家侄儿也谋个前程。”一直负责替大总管府招揽天下读书人的学局主事逯鲲点点头,笑着回应。
“那就先把他侄儿安排在我的参谋部里边,先做个参军,至于章龙泉和宋长洲,等今天见过了他们,问问各自的意思再说。”朱重九想了想,痛快地点头。
“是。”禄鲲点头答应,然后一边朝马车旁走,一边继续向朱重九小声介绍道:“章龙泉当年师从王处州,习伊洛之学,颇有所得,而宋长洲曾经自组兵马反元,虽然因为消息走漏未能成事,但鲲观其人,志向恐不在仲武、稼轩之下。”
伊洛之学是北宋程颢、程颐所创理学学派,分支极其众多,但普遍讲究的是入世,以儒家思想教化万民,并且“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齐家治国的知识,仲武、稼轩则分别是高适与辛弃疾的字,二人都是读书人领兵的典范。
朱重九最近一年多來天天被外边的禄老夫子和家里禄小夫子熏陶,对典故的理解,是竹子拔节一样上涨,听完了禄鲲的话,立刻点点头,笑着回应,“那就请章龙泉去胡大海那儿做个淮安府的同知,免得胡大海天天抱怨,说他的长史于常林被我调走后,地方上连个管事的人都沒有,至于宋长洲,我记得当初是吴永淳推荐的他,就让他先去吴永淳的帐下做参军吧,先熟悉一下我军的具体情况,等将來有了战功,再切实安排职务。”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