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国策 (上)(2/5)
“士绅一体化纳粮”等诸多“苛政”,将淮安军彻底引领到正途上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成魔”的邪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不是刘基有多冥顽不灵,而是他看问題的目光,远比施耐庵、罗本等人深邃,后者只看到了淮扬大总管府所表现出來勃勃生机,但是他,却看到了淮扬三地目前所推行的这一套,彻底违反了几千年來“君王与士绅共治天下”的秩序伦常。
那可是连蒙古人都不敢打碎的东西,哪怕是伯颜当年南征,杀得江左伏尸百万,到最后,依旧要承认坞主、堡主们的特权,才终于能够让南方平静下來,而朱重九仗着自己有几分武力,就倒行逆施,真正的有识之士怎能忍得,作为士绅中的菁华,刘基发自本能地就要站出來去阻止这一变化的发生,并且自认为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虽千万人吾往矣。
“师弟,多吃些鱼,这淮白鱼,过了江之后,可是很难见到。”看出來刘基心事重重,施耐庵替他夹了块鱼肉,殷切相劝。
他家里原本也有一些田产,但是因为写书犯了忌,需要上下打点,这些年下來,早就“糟蹋”得差不多了,所以丝毫感觉不到刘基的切肤之痛,反倒认为自家师弟今天的做派实在过于鲁莽古怪,有点儿对不起往日所负的盛名,更对不起自家主公的折节相待之恩。
“鱼,固然是吾所欲也。”刘基正愁找不到说话的由头,眼前灵光一闪,立刻拍打着桌案感慨,“然想到今后天下就要流血漂杵,刘某便食不甘味。”
“师弟这话何意。”施耐庵的笑容一僵,夹菜的筷子也停在了半空当中,“莫非师弟以为,我等不动刀兵,蒙古人就会自行退往塞外么。”
“非也,古來胡人无百年之运。”刘基笑了笑,轻轻摇头,“而蒙古人入主中原已经七十余载,气数当尽,十年之内,即便大总管不誓师北伐,也会有其他人传檄天下,号令群雄奋起,光复汉家河山。”
“呵呵。”罗本举着酒杯自己喝了一口,摇头不语,实在不想跟刘师叔浪费唇舌了,十年之内,传檄天下,沒有淮扬军参与,群雄连像样的兵器和铠甲都造不出來,谁还好意思腆着脸去号令群雄。
章溢和宋克两人先前跟刘伯温曾经争论过,知道他接下來一定会想方设法将话头引向大总管府的施政纲领上,便双双放下的筷子,竖起耳朵听施耐庵如何回应。
果然,施耐庵立刻着了刘基的道,放下筷子,高兴地举起酒盏,“除了我家主公,还有谁担当起如此大任,,伯温,你既知道朝廷那边气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