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决战 (上)(3/4)

月底,沿途州县尽数易帜,徐达的兵锋直指东光。

河间路达鲁花赤董锫乃为元初宿将董文柄之后,很早之前就审时度势,与淮扬大总管府之间建立了密切往來,闻听徐达大军将至,董锫立功心切,以“迎战淮贼”为名,亲率兵马赶往东光,然后将麾下副万户、经历、镇抚等蒙汉官员,请到府衙密谋举义应淮,以谋下半生富贵。

谁料他一手提拔起來结义兄弟许德光却因为私吞军饷被其当众责骂之事,对他怀恨在心,明着答应下去整顿军马,一道弃暗投明,私下里,却又勾结了色目知府胡塞因、千户李惠,半夜忽然起兵“捉拿叛逆”。

达鲁花赤董锫乃世袭的武官,自身统御能力一般,又生性粗豪,交游广阔,行事全凭心意,结果仓促之间,竟被胡塞因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到一个时辰,充当临时行辕的知府衙门便被攻破,除了一个幼子被派出联络淮安军之外,董锫连同他随军同行的四子两婿尽数死于乱军当中。

战火持续了一整夜,第二天上午,胡塞因和许德光等人,才将达鲁花赤董锫的心腹,以及城中的淮安军情处死士屠戮殆尽,原本隶属于河间万户府的一万余地方兵马,还有前一段时间董家出资临时招募的两万义兵,也逃散大半,被胡塞因等人协裹着留下來者,总计尚不足五千。

那胡塞因自知凭着区区五千人马,绝对挡不住徐达的二十万大军,于是乎在城中公然洗劫,将金银细软以及其他看上眼的物件,尽数抢走,然后又放了一把大火,带领着许德光等人,一道逃向了南皮,试图去投奔定柱。

结果才走到半路,便被闻讯赶來的吴良谋率部追上,双方刚一列阵,五千元军立刻崩溃,胡塞因、许德光、李慧等将逃命不及,跪地祈降,淮安第五军团长史禄德山恨胡塞因等人殃及无辜,援引当年审判张明鉴旧例,当场一众降将处以极刑,首级挂于高杆,为后來者戒。

三日后,河间董家听闻噩耗,举家归降淮扬,四月初,献州、河间、府城等地,不攻而克,而此时,定柱所部的元军主力,才走到了沧州,距离南皮尚有一百余里。

董家在河间路盘踞繁衍了近百年,号称一门十公,可谓树大根深,因此董家带头投降淮安,给地方上带來的震动极大,很快,真定路的其他几户汉军世侯之家,也在各自所居住的城池内纷纷竖起了义旗,或者直接宣布归附淮扬,或者效仿当年金末元初之时,结寨自保,准备审时度势,待价而沽。

世侯们对民间的控制力一松,百姓们就愈发迫不及待地恭迎淮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