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六章 行在见闻(2/4)

味道极好,官人趁便时不妨一尝。”

瓦子,又称为‘勾栏舍瓦’。就像是后世的娱乐中心,里面各种表演,歌,舞,杂剧,说书,影戏等等。种类繁多,当年名震京师的李师师,便是勾栏红伎。

见刘禹对这个兴趣不大,孙七便引他继续前行。一路走过去,积善坊,里仁坊,然后便到了一处所在。

“官人请,汪学士便住在此坊之内。”孙七停下脚步指向后面。

刘禹顺着方向进去,只见口子上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定民坊”三个字。

坊内各户都是朱‘门’高墙,‘门’口则有家仆束手而立,一看就是官宦人家聚居之地。

两人进去四五户人家,孙七带着刘禹走到一处大树底下,指着不远处一处院‘门’说道:“官人请看,那处便是汪宅。”

刘禹抬眼看去,正‘门’三间三架,朱油漆面兽首锡环,两排粗大的‘门’钉,‘门’阶前摆着几个寄马石墩,一个青衫老仆拿着个大扫帚在扫街。

“官人可将‘‘门’状’‘交’与那老仆,某就不便相陪了。”‘门’状,就是后世所称的“拜贴”。贸然相访,人家是不会随随便便相见的。

“还要相烦七哥儿一事。”刘禹一拍脑袋,没准备这个啊。想要马上写一张,可是自己的‘毛’笔字见不得人的,虽然也下苦功练过,可到现在也就名字写得像那么回事。

“但说无妨。”有事好啊,帮闲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前些日子不慎堕马伤了右手,如今提笔无力。不知可否劳烦七哥帮某书写一张‘门’状?”孙七是个秀才出身,书法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此事易尔,且待片刻。”原来是这事,平日里孙七也经常帮人写信,状纸什么的,这点活当然不在话下。

刘禹告诉他自己的名讳,见他走出去,估计是去寻笔墨店了。背着手慢慢地来回踱着,打量周围景‘色’。

虽然还是有些冷意,不过新枝发芽,‘春’意渐渐地近了。远处不知哪处大院高墙之内传来娇笑惊呼之声,古代的深闺‘女’子娱乐还是太少了,一个简单的玩艺就能乐成这样,想不宅都难。

“墙里千秋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刘禹低声念着这首苏轼的蝶恋‘花’,想不到豪放大家也有此清新婉约之作。

过了一会,孙七拿着一封书信一样的东西过来,刘禹接过来一看,有点像后世的卡片,封面上写着“常州庶人刘禹”字体很大,几乎占满整个封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