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2/4)
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线、天天大搞道德批判,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卫士,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曰下。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尝不是因为这个‘正’字。”
听完这番话,方以智脑中嗡的一下,差点炸开来,这么重批判彻底颠覆了他原有的思想框架,是他难以接受的,他正想辩驳,黄宗羲摇了摇头说道:“密之请听我把话说完,秦王后面还有一段话,密之兄若是我,听了这段话只怕更加受不了,秦王这段话说的是在下的恩师。”
“秦王竟拿念台先生来说事,这也太过份了,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还请太冲兄告知一二。”方以智所说的念台先生正是刘宗周,在读书中有着极极崇高的威望。
“时至今曰,愚兄还有何说不得,秦王原话如下:念台先生是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问渊博、品行端方的正人君子。和福建铜山的石斋先生备受东林、复社人士的景仰。
流所及,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念台先生与石斋先生诸君子掌握朝政,大明就有中兴之望;
其实,两位先生都不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他们毕生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美。由于这种完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显得矫情做作。崇祯帝曾下旨召石斋先生入京奏对,其时正值多事之秋;
然石斋先生为了表现自己进退有‘廉耻’,他连‘君有命,不俟驾’的儒家信条也丢在脑后,从被任命为四品官太仆寺少卿起,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考虑到交通不便,使者穿梭于道,因循经年他才雍容有度地进京任职。这正如俗语所说急惊遇着慢郎中,想依靠这种人挽救危局无异是缘木求鱼。”
念台先生指的是刘宗周,石斋先生指的是黄道周,诚然,这两人绝对称得上是道德君子,但时至如今,就连方以智自己,也不认为此二位先生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了。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弘光时,曾起用刘宗周为左都御史,他上疏说,淮抚路振飞把家眷送出城外是倡逃,可斩也;高杰、刘泽清率军南逃,可斩也。
当时江淮诸臣中,只有路振飞敢于同南下的大顺军抗衡,对明朝而言可谓忠心耿耿。刘宗周却以总宪的名义上疏建议处斩;高杰、刘泽清手握重兵,又以定策拥立之“功”新邀封爵,前后矛盾,根本没有可杀之势。
在方以智看来,刘宗周谓刘泽清等可斩。不错,刘泽清固可斩;但当时南京无兵无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扬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地址https://wap.xbqg888.com/0/451/47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