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5 卖官鬻爵的帝后(3/4)

一个书院,面对的都是过了童生试的学子,那也至少要五六进的大院子,能容纳数百人住宿的校舍,还要建食堂招杂役请先生等等……

粗粗算来,没有数千万钱是办不成书院的。

如今各个州府的官员,少数还是前朝留下的,多数是由新帝委派。这些人大多是世家之人,现在的世家也是面上光鲜,要让他们拿钱出来根本不可能。所以三郎这话一出口,大家就纷纷反对。

等他们吵的差不多了,三郎才敲了下桌子,等大家安静下来后,挥了挥手。

福公公和每次大朝一样,托着托盘装着一叠纸走了下来。在众臣间走了一圈后回到三郎身后,朝臣们手里都拿了张纸,上面写着的是三郎和慕扶疏为此次自愿捐款建书院的人齐了个官名,还是从五品的“助学郎中”。

从五品的官可不小,比县令还高了三级呢!

只是这“助学郎中”是没有实权的,唯一的好处是每此童生试后可以有三个书院举荐名额,可不经过童生试直接入书院学习。

慕扶疏和三郎考虑过了,将所有适龄儿童集中上书院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来看不可能。但是朝廷鼓励童子上学,只要过童生试就由朝廷奖励十两银子,且在书院学习学费全免,只需出餐费,而餐费也并不多,一个月两百文。

自从三郎登基后,全国米价回落,如今一斗米是一百文左右,一斗是三十斤,相当于三文多一斤,一个月三百文就是一百斤大米的价格,一个半大孩子一天光大米就要吃一斤,一个月上二十二天课的话就是六十文,再加上菜钱,每顿一荤两素一汤,这样算下来真心不贵。

而十两银子就是一万钱,可以让孩子在书院吃五年了。考试是三年一次,若学子当年没有过府试,再等三年的话还能剩下两年的饭钱。

这笔账谁都会算,加上家庭贫困的还能用劳动换取膳食,可能连这十两银子也能省下来,这样的好事只要不是傻子,谁都愿意啊!

而童生试之前的学习,慕扶疏打算在每个村子或者几个村子之间设立私塾,出钱设立私塾的人也能得个官,是八品的“助学令”,级别等同于镇长。

这些条令都是三郎和慕扶疏想了一天订下的。民间豪富者众多,要靠科举才能做官很难,想出钱买官做的人肯定很多。他们出钱,朝廷给官名,虽然没实权,说出去也好听,从士农工商一跃成为官家,身份立时不同,家有余财又有上进心的怕是会竞相出钱。

三郎和慕扶疏促狭就促狭在每个乡镇的“助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