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利益(1/4)

日本人的效率在九十年代还是非常不错的,日本考察团在参观过泛翰研究院的芯片生产线之后,很快就回国去了。当然,这里面和九五年中国没有多少享乐场所,恐怕多少也有些关系。

不论是东芝也好、尼康或者日本政府,都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考察团的调查报告。报告里虽然对泛翰集团的0.5微米工艺芯片生产线本身的技术水平不屑一顾,但也不得不承认其就成本来说却是比日本晶圆厂低的太多。

这份报告对东芝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据此可以推测出东芝出售给泛翰集团的芯片生产线其他核心设备,究竟有多么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对其自身生产能力的一次检视。

泛翰集团生产的32m芯片有盈利能力,不代表东芝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u盘同样有盈利基础。在历史上,u盘也是要在两年后,才有了技术上的基础。提前两年,也就是说至少是要用比历史上低一代的技术,去生产有商业价值的u盘产品,东芝是否能够做到?u盘的商业价值究竟如何?是否值得花费大代价,引进专利授权?

事实证明,泛翰研究院以中国的材料以及人工成本,才能在0.5微米工艺的水平上,实现u盘的商业使用价值。以东芝的生产成本,同样容量的产品虽然良品率能够达到泛翰集团的一倍,但成本却是泛翰研究院的四倍以上。

如果以泛翰集团在日本出售u盘芯片的价格来计算,东芝除非能够压缩一半以上的成本,才有可能盈利。这对东芝来说,无疑成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何况u盘产品的很多下游专利,实际上都掌握在泛翰集团的手里。

比如说usb接口保护帽,比如说串口、网卡转换器,比如说u盘写保护,比如说加密型u盘、无驱动u盘和自启动u盘等等……

围绕着u盘的技术,泛翰集团早就已经在下游筑起了一道专利大坝。即使东芝能够取得u盘专利本身,还是得面对其他专利的围剿。即使是做单纯的nand内存提供商,也竞争不过泛翰集团廉价的成本。

这让东芝集团里不少主张自行生产u盘的少壮派,打起了退堂鼓。转而希望依靠日本市场的极端封闭性,通过代理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周硕对此倒是毫不在意,东芝能够放弃u盘的开发计划,他即使让出去一大半的利润,也要举双手支持。理由和尼康要向华晶出售光刻机一样,东芝作为nand内存的发明者,乃是泛翰集团要推出u盘最大的障碍。既然能够花钱买他们推出竞争,自然是再好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