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钢日电(3/4)

995年12月经过技术升级,能够生产0.5微米6英寸技术的晶圆。

当然在周硕的这个历史里,很快就在1996年被华晶刷新了记录。但在原本的历史上,首钢日电的技术,在当时可是独一份。但首钢自身的技术极差,根本无法掌握ne的生产水平,整个首钢日电反而是控制在ne的手里,和京东方的状况其实极为类似。

除了电子工业以外,首钢还积极进入其他行业。比如说房地产,国际贸易之类的。作为一个重工业钢铁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务正业……

但首钢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却又不想把吃到嘴里的ne吐出来,于是只能沦为ne的生产基地。平白因为污染受着石景山的气,熬了十几年,直到世界上普遍进入微纳米时代了,ne可以说是榨干了首钢日电的好处之后,才逐渐把股份转给首钢集团。

当初想好的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就是市场也丢了,技术也没拿到。首钢或许赚了两个钱,却给石景山区留下了一大堆污染和麻烦事,搞的自己里外不是人。

周硕这两句话一说出来,胡老就陷入了沉思。

首钢引入ne成立首钢日电,也曾经被电子工业部寄予了厚望。然而经过几年运行下来,胡老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市场让出来,股份让出来,最后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技术呢?如果没有泛翰集团横空出世,首钢日电1996年投入0.5微米生产线,对国内是好是坏?

四年时间里,首钢日电的关键技术岗位仍然把持在ne的手里。公司的运转和管理岗位,同样把持在日本人的手里。中国人只能担任基层的劳动力岗位,在技术上毫无发言权。至于说让中国的科研人员参观借鉴,更是想都不让想。

这样的合作,最终只能是中国人沦为一个打工的。工厂里对你千防万防,就算在中国土地上建设一百一千家这样的工厂又有什么用?

所以说,首钢的全方面发展不能说失败了,起码规模上去了,钱赚到了一些。但最根本的技术,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后世中国国内几家一线晶圆厂,又有哪个是在首钢日电的基础上成起来的?

见到胡老脸上露出认同的神情,周硕振奋起精神,再接再厉道:“胡老,所以说首钢这种八爪鱼式的发展是不行的。在中国想组建财团式的组织,就必须有两个要素。”

“一,必须以一个有技术优势的产业为主心骨,在市场上取得能够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资本。”

“二,必须广泛的联合国内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