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画策(3/4)

调查研究的心思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向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求教问题一般,心里全是对传道解惑的追求。

“外包。”周硕说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软件外包成为可能。想想看,我在美国接到软件开发的项目,然后把非核心的开发工作分到国内来做。通过互联网,我就可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和项目负责人沟通,甚至直接参与国内的工作。当国内的工作完成,直接把成品通过互联网就能传递给我,这是多么的方便?”

吴浩不解的问道:“但你没有技术,人家怎么能信任的把项目交给你呢?”

周硕胸有成竹的笑道:“可以从低层次的外包业务做起,比如说数据录入和编码测试等工作。这样的工作只要有高中水平的知识,习一到三个月就可以上手。然后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渐渐的向上游发展。当我们培养起自己的系统工程师,就可以进行中层的外包加工,参与软件的系统设计,这一步需要两三年时间。最后通过外包服务,我们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可以进入总包行列,乃至于与国际上强大的软件商同台竞争。”

吴浩激动不已,低着头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字。周硕这番话,他拿回去扩充一下,分明就是一篇立意和论据上佳的论,而且似乎真的为中国的软件业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他兴奋的问道:“那么周校对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从电子产业来说,软硬是不分家的。英特尔的u为什么能够横扫所有的竞争对手,在历史中脱颖而出?除了他们技术强大以外,庞大的软件应用也是支撑这个体系的重要支柱。在英特尔发展的初期,甚至为了能够卖出去u而一手包办了整机生产,然后自己开发软件,自己组织销售推广……

正是这样的全方位努力,才使得英特尔u最终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软件数量来支持86体系,英特尔是无论如何走不到这一步的如果周硕未来想要在芯片产业有足的发展,就绝对离不开中国软件业的支持。

所以对于如何推进中国软件发展这个问题,从他重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最终他还是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大连软件园方案。虽然后世的中国在软件外包行业中占有的份额不多、技术不高,和印度软件外包的竞争中没有什么优势。但这和通过外包发展软件业的思路无关,更多的则是商业环境和历史机遇的问题。

周硕相信,如果中国能够在1995年就开始全力进行追赶,凭借自己带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