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详谈(3/4)
在15000片左右,如果咱们国家能够供应六寸晶圆的硅片,人家根本是有多少吃掉多少。”
武庚眼睛一亮,两千万的技改资金,这在绣城一亩三分地上,可是除了央企,其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大手笔了。如果在收购华光厂之后周硕还有这么多钱,生产的产品又不愁销路,那么华光厂打个翻身仗倒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武庚毕竟不是技术人员,他看的也不是技术细节,而是看人。作为一个区委书记,他自问识人的本事还是有些的。从周硕自信的气势和肯定的语气里,他也找到了一些信心。于是,他看着周硕的眼睛说道:“如果你敢立下军令状,一定能够掌握单晶硅的生产技术——这可不是你自说自话就行的,而是要通过专家评审才可以。在此前提之下,常委会上我可以为你争取一下。”
“我立军令状!”周硕无比肯定的答应下来。不论有没有这个军令状,电子级单晶硅制备技术都是他必须要掌握的。错过了这个机会,越往后面技术就越难掌握。
后世国内晶圆厂不是不行,但是生产晶圆的硅片几乎全部都是进口的。说“几乎”不过是给国内留点脸面而已,真心没有什么大意义。
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晶圆厂由于资金、资源、人力等问题开始没落。这些晶圆厂纷纷从日本迁走,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就是韩国和台湾。当然,国内这个时间也从日本接收了一些产业转移,首钢日电和华虹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建成的。
以九十年代初的技术水平,投资一条低水平的单晶硅生产线可能只需要几千万美元,但是如果在二十年后,一条产业链内低水平的生产线可能就要几亿美元,而且相应的设备和人才要求也水涨船高。半导体产业的门槛,是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的。不能及早进入,后面就会越来越难以进入。
以晶圆厂为例,九十年代初六寸生产线就是正常水平了,国内甚至拿四寸生产线当个宝。但是二十年后,想形成盈利能力,最差也要有八寸晶圆的生产线,十二寸生产线才是主流。
下游厂商的发展如此,上游的单晶硅厂就是因为起步太晚,结果电子级单晶硅片就只能全靠进口了。这也就注定了,只要电子级单晶硅能够生产出来,这时候国内是根本不愁卖的。
有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周硕再没有一点犹豫,语气斩钉截铁的让人吃惊。
两人详谈了一上午,武庚这才依依惜别的从周硕办公室里走出来。
周硕将他送到了一职高的门口,目送着他坐上不知道从哪里淘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电子重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九章 详谈〗地址https://wap.xbqg888.com/0/81/8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