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章 黄金十字架的诅咒(2/4)

权思想,对“阳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对奥斯曼土耳其这种腐朽不堪的国家充满热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被诅咒的“黄金十字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货币,而俾斯麦侯爵却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点金术。

而深知在金本位时代“货币”和“货币符号”的关系的约亨的首要工作并不是给德国带来更多的工业资源,而是首先要找到更多的货币!

与黄金不同,纸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他只不过是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担保的,在法律规定下所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旦国家和银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么它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就消失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纸马克被德国人拿来烧炉子,因为此时他们的价值只是一堆纸。

但是黄金不同,这些贵金属的价值来自于无差别的一般劳动,而不是成本低廉的印刷技术。所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保证价值的稳定。而金本位时代,当纸币和黄金挂钩之后,纸币本身就拥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证了汇率的变化波动微小。

但是有利必有弊,纸币和黄金挂钩后就导致了国家能发型的纸币的数量和黄金的数量挂上了钩,有多少黄金才能发型多少纸币。一旦超过了这个比例,缺少黄金支持的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而货币的贬值则代表着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的垮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货币,而且货币的发行量代表着购买力,而购买力刺激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财富量的增加,而财富量的增加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可是,我们没有黄金!

而没有黄金就会导致货币数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数量的猛烈增则会导致物价下跌,工资减少,从而诱发经济危机。

货币购买力的提升,意味着商品价值的下降。看上去好像对消费者是好事。但是对生产者来说,偿还当初投资所需要销售的商品数量增加了,也就是说实际债务加重了,而生产扩张越快,劳动生产率越高,价格下跌的越多,而实际债务也就越重,投资险也就越大。怎么办?那么就只能削减工人数量,降低工人收入,减少投资。而这又导致社会购买力对于产品供应的急剧紧缩。商品越降价,结果越卖不出去。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社会就进入供给过剩需求紧缩的螺旋下坠通道。这也是美国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拿出来卖的原因。

而更要命的是,企业家贷款生产商品价值的本身,又是银行判断企业生存状况从而决定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神级穿越者 中尉,立正稍息! 网游之无敌大富翁 我与恶魔校草 仙王 黑道老公:宝贝,让我疼 绝对强化 放开那个女巫 重生之豪门夜宴 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