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1/3)
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
“皇”的原义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1《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2《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3《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4《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5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其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文籍中,先后出现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大抵居西边的有黄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鲧、禹、四岳、稷、高圉、太王、玄嚣、蟜极、昌意、青阳等,居东边的有太皞、少昊挚、颛顼、高阳、高辛、尧、羿、浞、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和模范老公的幸福生活
大哥的逆袭
残王冷妃,闲妻不下堂
盗墓之我是胡八一的表弟
花都神医
先欢后宠:纯禽老公有点坏
杀人红包
末世未来
猎艳小村医
今天大佬和我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