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清棋圣 8 车轮战棋圣显威 议前贤彰显...(3/3)
棋,其成就或可直追范西屏,可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远比他做官要强得多。
毕沅的生平,范昭略知一二,眼见施襄夏有些伤怀,道:“先生棋艺,成书相传,虽无良徒,后世必铭记先生也。”范昭也知道自己说的是安慰话,只是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安慰施襄夏。在21世纪,中国的一些职业棋手,把黄龙士、范西屏和施襄夏评定为业5或是业6,某些职业高手甚至扬言可以让三位古棋圣三子以上,最终在网络围棋世界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今之争。如果大清朝的棋迷地下有知,不知会对后世子孙的业5业6论作出如何感想?!其实,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史,每一学科都出现了阶段性的带头人(天才),如物理学中有牛顿和爱因斯坦,后人虽然也有杰出的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也不过是在带头人开创出来的领域不断完善而已,在对科学的认知高度上,未必比带头人强。也就是说,人类的知识实际上是天才开创的,普通人只是在完善。而知识的积累绝不能等同于认知的高度。“有知之士”永远无法和“有识之士”划等号。
纯粹而言的艺术是没有的,世上的任何艺术都有基本功,都讲技巧,这就是技术。千百年来,围棋的基本技术跳尖飞冲长等等,从来没有变化过。大清朝的座子围棋自黄范施登顶后,渐渐走向没落,最终绝于民国。其实也正常,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座子围棋也不例外。用佛家的话讲这是宇宙演变的规律:成住坏灭。日式围棋流传到今天,从不贴目到贴目,从注重边角到注重中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网友戏言,现在职业棋手错进错出的中盘,其表现越来越象中国古人的胡砍乱杀了。陈祖德研究古棋二十多年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人杀力犹胜今人。或许,有时真理真的就象一个螺旋上升的圈,人们转了一圈,发现又回到了原点,只是有了全新的认识罢了。
在日式围棋发展过程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贴目时代,棋手执白时水平比棋手自己执黑时要强一子,用木谷实的话讲:让先也可以赢棋的;随着贴目的出现,存在着执黑先行越贴越多这样一个趋势,换句话说,职业棋手执黑水平越来越高,执白水平则是越来越低。这个不正常的现象,却被众多职业棋手视为正常,想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其实在日式围棋中,黑的下法和白的下法是有差异的。比如,吴清源曾经著有《黑布局》和《白布局》一书,专门论述黑白两种围棋的布局。从聂马时代到今天,贴目的变化造成围棋思考方式的变化,于是职业棋手认为围棋进步了,水平提高了,这完全是一种错觉。今天的职业棋手,并不比二十多年前的职业棋手水平高。用今天执黑贴7目半的思考方式,去看以前执黑贴5目半的棋,当然会有差异。在聂马时代,甚至更早的吴清源时代,也有激烈的杀棋,复杂剧烈程度,不比现在棋谱差。相反,由于现代围棋比赛时间短,中盘错进错出概率增大,棋谱的质量可能有所下降。另外顺便说说现在的日本棋手,外战外行的原因主要是下棋的理念出了问题,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青黄不接。二十年前,高手对胜负的敏感程度在半目之间;现在,高手对胜负的敏感程度还是在半目之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经验积累多了会形成思维定势,人的认知就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职业棋手来说,思维定势能够帮助其快速判断局面,找出自己认为对的应手;但是,思维定势也会限制职业棋手的思维,超出思维定势的范围,职业棋手就会本能的排斥。比如职业棋手计算中存在的盲点,有棋力不够的因素,也有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的因素。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这样一层意思。
本章已完成!
风筝与瞳孔
我一个网约车司机有点钱怎么了?
异世尊仙
全能与生命装甲
都市公子
停尸房的外卖订单
超级佣兵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逍遥医途张小凡
三国之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