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41章 前倨后恭(3/4)

四石。一个农夫地极限耕作面积是三十亩。刨去种子年净产量在百石左右。普通人全年消耗粮食。包括被饲养业转化为肉蛋食品地粮食。一年六石也尽够了。则一个种植水稻的农夫就能供养十六个人。

故而江南从宋开始。就是全中国地粮仓。苏常熟。天下足。只不过苛捐杂税层层盘剥。土地兼并地租高涨。加上耕地面积有限。才使得农民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琉球土地归农民私有。没有地主收地租。单这一条就让农民收入翻一番。

“喂。大兄弟。您看这戒指划得来不?”农夫朝走神的楚风叫了一声。这店中并没有其他人。他拿不定主意。就问问旁人地意见。

伙计、掌柜就捏着把汗。生怕楚风说不好。把生意打掉了。伙计更是站在农夫背后。挤眉弄眼、打躬作揖。求楚风替他说好话。

楚风笑笑:“这戒指。三十贯倒是不贵。”

“哦。”农夫拿着戒指。想了又想。最后还是觉得太贵。挑了个赤金的。五贯钱。他肩上扛着个老大地钱褡子。取下来。拿出五贯钱给伙计。伙计一五一十的数起来。

至此。楚风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进店伙计推三阻四。对这农夫倒礼敬有加:这时候。铜钱是基本货币。人们出门买东西。只要金额大点。就得气喘吁吁的扛上一大堆钱。虽然金银也具备货币功能。但主要是富商大贾使用。自己三人穿着粗布衣服。显然不是用金银地人。背上又没背钱褡子。金店伙计自然认为你是白看不买闹着好玩。

每贯钱七百七十文。五贯便是三千八百五十文。伙计足足数了一刻钟才算清楚。农夫拿了戒指出门。临走突然想起什么。抓着脑袋问楚风:“夏收前米价四贯。一收割就跌到两贯。我家里粮食大多留着呢。敢问客官。这米价将来是要涨。还是要跌呢?”

楚风笑道:“老哥回去就卖了吧。粮价还要跌呢。”

北宋年间。一石米价多在三百到六百文。南宋中期一般年份也在一贯左右。四贯是战乱时期的非常价格。琉球的一季稻收上来。米价就降到两贯。第二季稻收割后还得降价。大约会回到一贯左右。

现在工人士兵平均月薪在十贯左右。工人有年终奖。士兵出外作战有津贴、吃军队伙食免费、打胜有奖金。算下来工人年收入一百三四十贯。士兵一百七八十贯。假如粮价一直在四贯。一个农夫一年百石粮。扣了税也有三百六十贯。鬼才来做工、当兵!

粮价回落到一贯左右。农民收入在百贯左右。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流血卖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