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章 榨干日本(1/4)
汉风1276 177章 榨干日本
日本越后国贫脊的山地间。星罗棋布的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水田。农民们顶着北太平洋夏季炽烈的阳光。在水田中间辛勤的劳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土地狭小地方贫瘠。农民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当时没有耐寒稻种。越后只能种单季稻。每家人父亲儿子女人总得七八口。最多能租到二十来亩水田。一亩田不到二石的收成。全家人春种秋收所得不过四十石米。其中又有三分之一要交给御家人地头。三分之一给村里的地主。自己剩下的不多十三石左右。摊到人头上。往往一年不到两石口粮。
两石。不到一百二十公斤。按现价折合人民币四百元。就是仓幕府时代一个普通日本农民维持全年生活的收入。其贫苦可想而知。同时虽然日本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它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用搭接法建造的船舶在中国只能称作小舢板。故而渔业极其原始。无法为和人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所谓“名字带刀”的守护、地头们。一日三餐比农夫也好不了多少。白米饭、味噌汤、腌小鱼、干海菜就算很丰盛的一顿了。逢年过节才吃得上新鲜的鱼、肉。由于食物极度匮乏。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酿酒。所以酒精度数很低的日本清酒。“名字带刀”挺胸叠肚的御家人们。也决不可能能用极小的瓷瓶子盛装。手指头大小的酒杯饮用。肉也十分稀有。唐朝在中国就流行鱼脍。松江鲈鱼脍大大有名。传到日本就改作了寿司——米饭团上铺一片薄薄的鱼或者肉。没办法。整块鱼吃不起啊!就米饭团上铺片鱼肉。都是贵族武士才能享用的美食哩!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能叫和人半夜梦中笑醒的美事。说到底。许多大名鼎鼎的贵族武士。生活水平还赶不上北宋年间开封城的守门小吏呢。
穷困、贫瘠的影响深入了和族地血脉。抢夺资源和土地。成为整个日本民族两千年如一日的追求。唐朝白江口、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侵朝鲜、满清末年的甲午战争、二十世纪中叶的全面侵华。这个岛国上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掠夺土地和资源……
靠近大路地水田属于浅井三郎家耕种。浅井并不是姓。而只是个阿猫阿狗的外号。他的儿子就一个叫村口一夫。一个叫黑田次郎。什么村口黑田就和狗剩、铁柱一个性质。大家随口胡乱起地个小名。这个时代。只有武士们才能“名字带刀”。名字就是指拥有自己的姓氏、苗字。带刀就是挎着刀上街行走。至于老百姓嘛。反正整天泡在水田里劳作。也没有高贵的血统传承。有个阿猫阿狗地称呼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