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章 两院院士(3/4)
长的巨大望远镜,跃跃欲试。
如今的天文台可不比大都那座,先进了不知多少,简仪、象限仪、浑天仪等天文仪器,都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制成,比以往的精度高得多,又添了座最精密的大摆钟,随时能计算时刻,观察星体运动的速度、轨迹就更方便了,而郭守敬等人最喜欢最渴望的,便是这部大天文望远镜。
八寸直径的物镜,琉球玻璃厂从来没有生产过,不过在皇帝不计成本惟求质量的要求下,工人师傅从上万块玻璃中挑出净度最好的一百片,精心磨制后又优中选优挑出一片装在镜筒上,目镜也是同样操作,终于制成了这部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并在今天白天送到了天文台。
大汉的玻璃制作工艺不过两三年积累,望远镜则是才起步,制作水平有限,以往借助小型军用望远镜,郭守敬和弟子们能看见月亮上面有大大小小的阴影,却看不清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是月宫吗?现在有了大口径高倍率的望远镜,他们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看看那传说中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且慢,且慢,待为师先看!”一把白胡子的郭守敬,在毕生钻研探究的问题面前,跟小孩子也没什么区别了,坏笑着拦着满脸怨念的徒弟们,霸住望远镜,对准月亮贪婪的看起来。
“师尊,有月宫吗?”
“师尊,嫦娥是如何模样?体态风流婀娜否?”
“您老可别光急着看嫦娥,给我们也看看呀!”
年轻弟子们急得抓耳挠腮,满嘴胡柴和这位平易近人的师尊没大没小开起了玩笑。
却见郭守敬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眼睛离开了目镜,紧紧抿着嘴唇,半天不说一句话。
徒弟们抢着挤到望远镜下,但所有看过的人,都大失所望,郭守敬则有些儿呆傻的喃喃道:“太阴星体上,一片片小如酒杯、大如碗口,似环形的阴影,究竟是什么东西?”
另外一个历史轨迹上,大科学家郭守敬的名字被后世人用以命名月球环形山,这次,依靠楚风提供的望远镜,他将亲自完成这一工作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皇家人文学院文学分会,第一皇后兼名誉院长赵筠还不知道千百年来文人对月宫琼楼的浪漫幻想,即将被郭守敬的新发现无情击碎,她在关汉卿主持的诗歌研讨会上,朗诵苏东坡的名句,正好今夜风清月朗,美妙的词句与窗外月光相得益彰。
民间统称的皇家学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