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陆秀夫(2/7)

报国志,却受奸人阻挠,无法施展。这年三月,伯颜率元军直入建康,威逼临安。当他听说等忠义之士的其人其事时,不由赞叹道:“宋朝有这样的忠臣,却不知重用,如果重用的话,我还会在此吗?”

鲁港之役失败以后,贾似道即被免职,且于当年九月丧身于福建漳州的木绵庵,但是,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此时已经无可挽回了。

在元军逼近临安时,南宋朝廷立即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胆小如鼠的文臣武将,惶惶不可终日,风声鹤唳,谈虎色变。贪生怕死的左丞相留梦炎,率先弃官外逃;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诸部的总称)官员竞相效仿,接踵远走他乡。掌管军机、边防事务的枢密院官员文及翁、倪普之流,惧怕落下临阵脱逃的骂名,竟去串通监察机关,乞请御史借故上疏弹劫,以求罢官.但又恐朝廷开恩挽留,往往未等奏章批复,就已逃出京师.短短几天之内,就刮起了来势凶猛的“挂冠”之风,闹得赵家王朝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甚至皇帝召见群臣宜旨吴坚接任左丞相的时候,到场的文官只有六人。

摄政的太皇太后,七十二岁的谢道清,守着五岁宋恭宗赵显,面对岌岌可危的政局,忧心如焚.束手无策的寡妇孤儿,最后想出一条对策,用谢氏的名义半是乞求、半是恫吓地在朝堂上张贴出一道诏谕,大意是:“大宋得天下三百余年,对读书智慧的士大夫向来优礼厚爱。如今我与幼帝遭难,文武百官竞热视无睹,没有一人出一智一谋救国。”朝内辅臣玩忽职守,州城守将弃印丢城御史纠查不力,丞相执政无方,遂使不轨之徒,里应外合,图谋夜逃.你们自称平日读圣贤书,通达事理,在此国难之际,却作出如此令人鄙视的丑事,还有什么脸面活着为人?死后又有什么资格去见先帝!大宋江山未改,国法尚在,自即日起,文武官员凡尽心守职者,一律官升两级:倘有临难弃官出逃者,御史将严加追究惩处。”

往日趾高气扬、一呼百应的太皇太后,临到国势危如累卵,回天乏术的时候,也难免呼天不应、唤地不灵了。不管她用高官厚禄引诱,还是以严刑峻法威吓,对那班离心离德的臣下来说,都无济于事了。当年曾使群臣敬畏的诏谕,如今也成了地道的一纸空文,附着在朝堂的墙壁上任凭风雨剥蚀。

内外交困的太皇太后,慑于元军泰山压顶般的武力威胁,最后与右丞相陈宜中商定:走议和乞降的路.她先派柳岳等三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继而又派监察御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