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名传千古(2/2)

昨ri就亲自勘验,今天就已经开始拆除那些侵占河道的亭台楼阁了……”于文传一口气说道。

“新任开封的包大人素有贤名曾三参张尧佐,七斗王逵,刚上任便取消牌司,有冤情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堂与之叙其是非曲直,府吏亦不敢欺瞒。虽上任不过一个月,然童稚妇女亦知其名,都称其:‘包侍制’,听闻其再端州知州任上时严格规定按贡砚数量开采砚石,砚工感其恩德直呼‘包青天’,‘包公’。包拯知端州三年岁满不持一砚而归,恕窃以为这‘青天’之名名至实归!”蔡恕倒是对包拯知道的极为详尽,倍加推崇。

王景范虽然对包拯的履历知晓的并不如蔡恕这么详尽,三参张尧佐,七斗王逵他还是非常清楚的,不过他知道的更多的还是从父亲口中所言的关于包拯的各种传说——包拯是整个仁宗朝唯一一个在千年之后被百姓所铭记的官吏,诸如范仲淹亦或是文彦博、韩琦、富弼等名臣都泯然众人矣。当然父亲所说关于包拯的后世传说有很多都很容易被分辨出真假来,诸如狸猫换太子,甚至还有蔡恕刚才所说包拯知端州离任之时尚有“包拯掷砚”的传说。

王景范与父亲不同,诸如赵普、吕简夷、王旦、范仲淹等人都是自小时就听着他们的事迹长大的,如现在还在世的文彦博、韩琦、富弼等人就在京师开封,他们今天做的事情,也许明天就会传到王景范的耳朵里,至于包拯对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遥远了。甚至于王景范而言,包拯并不是一个能够游刃有余应对任何局面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有一半都要归功在皇帝身上——当今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而且也是最为名至实归的。

包拯三参张尧佐,张尧佐就是已经故去被追封为皇后的温成张皇后的伯父,生前不过是贵妃的张皇后极得皇帝的宠幸,在皇后尚且健在的情况下,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重生后才懂,有钱人的世界真好玩 我的娘子是蛇妖 异想特工 与胸残表妹的同居 荒野妖踪 官痞 快穿之非专业修仙 超级战神在都市林北苏婉 庶女狂妃:枭皇,求休战! 勇道斗恶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