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一百零二章 心痛悟空(1/2)
第一百零二章心痛悟空
这白晶晶和我们往日无缘今日无仇的,为什么要来找我们的麻烦呢?难道就是单纯要吸我和八戒的阳气?
我一边摇着脑袋一边百思不得其解。
八戒倒是神清气爽的样子,一点也看出是大难不死的模样:“切,也许是那猴子又欠下什么风流债也说不定呢!”
我白了八戒一眼:“去你的,怎么孙悟空在你嘴里还成了到处留情的风流种了?”
八戒一笑,扬了扬那三根头顶的猪毛:“哈哈,师父真是变心了?现在把猴哥赶跑了,就想着他的好吧。”
一想到当时我把悟空赶走的时候,我现在的心里依旧一阵作痛,同时被切掉的无名指处也越发疼得厉害。
那个场面我无法忘记。
我打了悟空,用力的把他推开,骂了他,把他赶走,还用那么冰冷的声音去伤他的心。。。
想到这里我眼睛中又聚满了泪水。
八戒一看我这个样子,马上劝道:“诶呦,小师父,别难过了,您看俺,俺老猪真是笨,哪壶不开提哪壶。该打,您快用小拳拳锤俺的胸口啊!”
一看八戒这个样子,我一下子又破涕为笑。含着眼泪笑着:“那八戒你说该怎么办啊?还有那个镇元子前辈,难道我们真的就不管他了吗?毕竟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三人而起的啊!”
我知道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八戒一脸劝慰道:“师父,那也怪不得咱们,再说您牺牲自己的无名指去给那镇元子续命,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我不同意八戒的观点:“可那些五庄观的弟子,那些被镇元子前辈误伤的性命,怎么能是我区区一根手指能担当得起的!”
八戒不解:“那些小道士都是被镇元子的吼啸误杀的,跟师父您没有关系啊。”
我淡淡道:“八戒你不知道有一个故事吗?伯仁之死的故事。”
八戒挠挠头,表示不解。
我缓缓道来:当年东晋的名臣周伯仁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严谨持正,连王导的堂兄、身为大将军的王敦都十分忌惮他。
不过,作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周王两家的关系不错。
既是同僚为官,也是世交好友,王导与周伯仁的关系,与公与私,都可谓亲密和谐。
东晋建立之初,皇帝感激王氏家族的拥戴,对王导、王敦兄弟倍加信任。他们一个执政主内、一个领兵主外,当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然而,等到司马睿坐稳了江山,便开始削夺王家的权力。
面对此种情况,宰相王导只能在建康城内忍辱负重。可他的兄弟、大将军王敦受不了了,决定愤而从武昌起兵“清君侧”。
要知道,王敦起兵之时,王导等王氏宗族还全部都在建康城中呢。于是乎,被提拔的刘隗趁机劝说晋元帝“尽诛王氏”。
恰逢此时,晋元帝召见周伯仁进宫议事。周伯仁走到宫门之前,大摇大摆地从王导面前走过。王导知道周伯仁属于同僚旧臣,在皇帝面前求情一定管用。因此,他急得大叫:“伯仁兄救我,王氏宗族上百口人的性命,就靠你了!” 但是,周伯仁仿佛没听见一样,一眼都没看跪倒一片的王氏族人,径直进宫而去。
可进宫之后,周伯仁不再冷酷。从一见到晋元帝,他便开始力陈王氏宗族的功绩,强调王导的忠诚。晋元帝听闻,“纳其言”“意乃解”。
也可能周伯仁跟晋元帝聊得开心,君臣二人又把酒言欢一直喝到深夜,当周伯仁被人扶着醉醺醺地走出宫门时,王导一家人仍旧在宫外跪着。
此时,王导再次低声下气地对周伯仁说:伯仁兄,一定要救我们啊!结果周伯仁又是毫不理睬,还因酒醉自言自语:
“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他扬言,今年一定杀尽叛军贼子,换个大点的金印佩戴在身上。语毕,没多驻足一下便直接回家了。
只是,到家之后,周伯仁的冷酷又不见了。他担心晋元帝再次听信刘隗、刁协等人的谗言,为难王导一家,便立即又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连夜上书替王导申辩。
可周伯仁所做的这一切,王导并不知道,他反而因连续两次“碰壁”,心中对自己的这位好友充满怨恨。原本亲密无间的两人,因莫须有的误会,就此友谊破裂。
几个月后,王敦率领的军队击败朝廷的人马,占领了建康。王敦自封为大丞相,掌控朝政,久而久之就有了不臣之心。
一日,王敦、王导等王氏宗族一起议论朝政,王敦想试探王导对朝中大臣中忠于旧势司马氏者的态度。因此,在论及如何对待像周伯仁这样的重臣时,王敦说:“周伯仁、戴若思这样的南北世族大家,久有声望,按惯例应位列三公。这应该不会有人提出疑义吧?”
结果,王导没出声。
王敦又说:“不做三公,让他们当尚书令或是尚书仆射为宰执可以吗?” 王导依旧一言不发。
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宏愿:让神话照进现世,成就神祇
大魏帝君
幸孕成婚:甜妻么么哒
超级武器库
我这个魔法比较特殊
陌之殇
阴夫上门
秦老板风华绝代
征服之路
大汉帝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