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96章 砖窑(2/2)

以黏土为主要材料,工艺方面也很简单。亲自去视察了解过,只要大力开发,很容易就把成本给降下来普及到民间去。

只要规模上来,成本自然降下去,再怎么说,砖头也比木头用来建造房屋省钱不是?

红砖是属于砖胚成型后自然降温风干,青砖则是匠人浇水降温,相比之下,红砖硬度高但使用寿命有限,而青砖、灰砖硬度稍弱但使用年限耐久。

所以后世的一些古建筑大多是青砖、灰砖,红砖非常少见几乎长存不下来。

一家十多人的小型砖窑,只要匠人不偷懒,年产五六万块转头轻轻松松。现在市面上的砖块尺寸不统一,且售价基本都在3元百块砖。

这价格对于普通家庭实在是难以承受,要知道辖地内大多民众的月钱只有六七元钱,一个月还不够买两三百块砖的。两三百块大砖的数量,也就能搭个大一些猪圈吧。

造成砖价过高的因素一是产能不足,几乎全是官坊,民间难得几处。其二便是砖头块头太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人力太多。其三便是这时代的百姓们都比较热衷于建木料房屋,主要是朝廷风气带动的结果,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所以,为了改善砖头的使用环境,一方面以官方基建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底气,要求作坊建设以砖为主、木料为辅,另一方面着令工建总署对砖窑进行整治。

整治的途径分三方面,一是就地取材。二是改良工艺流程,把模具化、流水化生产思路落实下去。其三,便是制定砖块尺寸标准,以25010050为统一标准,相当于812325163宋寸。

尽管新的计量单位政策还未落实,但不妨碍先在作坊里使用。理论上一立方米的标准转为800块,实为585块。

按照工建总署递交上来的预算审计文札,只要建设十处规模超过20人工匠的新工艺砖窑,年产能能达到一亿块砖改进后的标准砖,比原市面常见的大砖小15倍,价格能降低到09元百块砖取平均值。

如果常见的百平米房屋来算,用标准砖数量为至少三万块,刨去人工费用,砖头花费为27元,相当于中产阶级的五个月工钱。也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只需要努力一年,便可以在不计算地皮、装修、建设等附加建筑材料的基础上拥有一个百平米毛胚砖头房屋。

不算不知道,真是一算吓一跳。

知道宋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却也没想到高到这个程度。

比起后世,这时代的百姓只要安居乐业,根本不用为房价发愁,可以说幸福指数是10086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每次穿越都在修罗场[快穿] 陆林传 黑道学生II 都市修真魔少 我在深海处仰望你 我有一座神狱 穿书后暴君成了我的小狼狗 超级外卖系统 扮演主角们play的一环后[快穿] 大秦风起,我只手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