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6章 定下发展调子(1/2)

“从去岁朝公署一直在与大理国进行邦交和谈,其国高氏已是投诚,但段氏犹有三万之精兵拱卫皇室。朕不意欲生灵涂炭,故而一直容忍。今番金、蒙已灭,正是时机图谋吐蕃。巴尔瑙尔七万步骑、于巳尼湖七万步骑,可抽调半数回秦凤行省和高昌行省。”

道:“后勤部那边给递了札子,战备物资尤其是军械弹药一项尚有百十个基数未有消耗,这仗呐,正该其时。尔等以为呢?”

“陛下,臣附议!”

“臣等附议。”

陈良道:“然吐蕃地广人稀,当徐徐图之,昔年唐朝之兵败教训犹在眼前,当不可大意。臣建议,还是沿用金蒙政策。”

笑道:“那吐蕃多是藏边佛教信徒,自成一派,布达拉宫乃是他们的支柱。朕听说那座佛宫里,代代活佛修塔造庙,金银耗费无数,比之大理有过之而无不及。光是前代活佛修庙塔,就动用了十一万两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劳民伤财,实乃活魔也!”

大殿中,沉默少许。

吴用缓声道:“陛下言之有理。但凡佛教之辈,无不是利用善民信徒纳聚金银财宝,贪得无厌,教人不事生产,吐蕃百姓在其治下穷困潦倒,水深火热。此番派遣天兵合该天道使然,乃是天意民意道祖之意。”

“说得好。” 道:“不过这事儿要在官报里宣传宣传才是,陆余!”

“臣在,陛下,臣定当办好吐蕃宣传之事。”

点头道:“不但要在民间宣传,军部亦要组织人手宣传。现下六月,整备一年,明年再图吐蕃和大理吧。”

“遵旨!”

大朝会散后, 把首相三人叫到了暖心阁里。

“现下咱们中华国总有战俘四十万,三年劳工三百余万,五年劳工五百余万。这批人当善用之,为我中华国第二期五年计划添砖加瓦。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就再难有了。”

“陛下说的是,西夏战俘和劳工合计一百余万人将于明年十二月到期,女真战俘三十五万却是长期劳力。辽蒙劳力合计七百余万,四五年后也将归为中华国国民,届时各项工业带项目业已大部完工。”

“完工?” 笑着摇摇头:“还早着呢,这几百万人最多给工业带修造两年,两年后尽数归于工建总署里修铺国道和省道。从女真战俘里拉出一批人来整治黄河长江,这北旱南涝的问题不解决,国家无得一日安闲。”

谈及黄河和长江治理,暖心阁里沉默了会儿。

大家不是不知道怎么治理,但需要花在上面的人力物力实在是个天文数字,几百万人填进去两三年定是不行的,至少得近千万人持续数十年地扩宽河道和改道。这其中涉及相当多的水利民政工程,不是简单三言五语能说得清的。

除了女真几十万人的战俘,五年后中华国就面临缺劳力铺路修水利的局面,届时若是招募劳工则需每年耗费数十亿元,想想就让人压力山大。

笑道:“此事你俩也别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黄河长江整治非是一代人之事,只要下得决心,三五代人就能改善局面。今年河北、山东发来奏章闹旱灾,需得南粮北调,商务那边也得从日本、高丽、蒲甘、占城那边购买粮草,不得有误。”

“遵旨。”

“每逢旱灾,必是伴随蝗灾,此事得着重处理。” 道:“朕知道民间有个法子是把蝗虫炸的金黄酥脆成一道美食,此法我看可用。以朝廷名义跟山东、河北、甘陕三地征收蝗虫,再不济也可制成牲畜饲料和地肥,也算帮三地百姓缓缓民生。另外,蝗虫为何会在旱季闹灾,为何多在河流两岸繁衍?此事要查个清楚,对蝗灾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可清楚了?”

“明白。”吴用道:“臣立刻安排。”

“嗯,此事要快,也要稳,去吧。”

吴用走后, 对陈良道:“日前金蒙以灭,中华国外无大敌,余下几年将以经济建设,发展民生为主,你军部要做好工作,届时将削减军费。当然,军械换装是必然的,这些军费朕不会克扣。”

“陛下可是要发展海军?”

“不,等几年吧,暂时这些战舰够用了。” 顿了顿,道:“未来中华国必须保持一百万人的常规军,实行全民兵役制度,再保持一百五十万人的常备军规模即可。海军方面,朕给你个任务,就是必须保持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综合战力。”

“如北海舰队,必须要能克制住东亚这一片的国家总和。东海舰队需得以中亚、西亚为目标。南海舰队的数目和战力要能对付欧洲。除此三大舰队外,当外设一支机动舰队和本土舰队。此五大舰队,必须得有应付世界大战的实力。海军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与军机署紧密协作,刺探世界各国的海军实力以帮我中华国作政策调整,莫让军费开支拖垮财政影响经济发展。打仗打的就是国力,国力不行,即便一时胜利也是不长久的,你明白吗?”

这是要以一国之力争霸全世界啊!

陈良一颗心都在狂跳,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名剑英雄传 每天都在和病娇刚正面 龙圣尊 废材修仙逆袭路 重启大明 道吟 北雄 怒荡千军 官场生存手册:权力征途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