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十六年前的诡异往事(1/2)
孟道爷是个洒脱之人,被吴宁看破无可辩驳,那就是无可辩驳。>
没错,就是道爷我做下的,又能怎样?>
他行得端正,做得磊落,自认就算有告密之嫌,但也从没对不起过这两舅甥。>
“世人只道我师叔潘师正乃先皇和陛下御用国师,其实不然。”>
“打师祖王远知起,北茅山一派就为皇家效力了。”>
看向吴宁,“你不是很崇敬太宗吗?”>
“可你知道吗?太宗皇帝还未登顶之时,师祖就为他卜算过国运。”>
“而师祖传奇一生,一百二十六岁高寿方驾鹤西去。从南梁北魏,再到前隋,有多少君王将相求师祖一卦而不得。”>
“唯独太宗,得师祖一算,而定天下!”>
“而且,太宗以弟子礼侍之,求得上清一派庇佑大唐。”>
吴宁听得暗暗咂舌。>
他听肖老道提过一回王远知,可还真不知道这位老神仙曾经这么牛逼。>
一百二十六岁?真他娘的能活!>
事实上,北茅山一派打从陶景弘开山立派始,就代代传奇,一个比一个能活。>
第一代祖师陶景弘,号称山中隐相,活了八十一岁。>
第二代王知远,为大唐卜算三百年国运,活了一百二十六岁。>
第三代潘师正,九十八岁仙去。>
连肖老道那个不正经的老头儿,看着岁数不大,灵巧得很,其实也已经八十六岁,土埋半截了。>
吴宁正在感慨,却听孟苍生已经继续道来:“从那以后,北茅山传人与李氏皇族便再分不开。“>
“祖师仙去,师叔潘师正接过护国之责;师叔仙去,我们师徒二人又继续传承师门遗愿。”>
“......”>
听着孟道爷娓娓道来,吴宁也终于明白,桀骜不驯的孟苍生为什么甘愿给武则天当了这么多年的细作。>
其实,坊间早有传闻,大唐历代君王与北茅山一派关系匪浅。>
想想看,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不但给潘师正修建山门,奉为上宾,而且几次大唐紧要关头都有潘师正的身影。>
甚至连去泰山行封禅大典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要特意绕路,跑到嵩阳观去见一见潘师正。>
谁能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一段过往?>
“那.....”>
吴宁深吸口气,终于问出了最想问的那句:“十六年前,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吴宁一直都想不通的。>
是武则天把他送出宫去的,当时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她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决定?>
如果是贺兰敏之所想的那样,武则天记恨贺兰氏抢了她的丈夫,那为什么不把吴宁直接灭口?>
灭口才是最最合理的做法。>
而如果是吴宁猜测的那样,外人害死了他娘,武则天背锅......>
那为什么不直接把自己养在宫里?非要多此一举的送出宫?而且还得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今天已登峰造极,亦不能说出真相。>
别忘了,那时候,吴宁那个便宜爸爸李治仍然在世间,这就更说不通了呀?>
“为什么?为什么是武则天?”>
“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案....>
就在眼前,就在孟苍生那里。>
可惜,孟道爷注定要让吴宁失望,只见他缓缓摇头,脸色阴沉。>
“不知道。当年之事,甚是诡异,就算贫道身处其中,也是云里雾里,看不清脉络。”>
“那只说你看到的。”>
“好吧!”>
“十六年前,陛下与先帝封禅泰山刚刚回京连一天都不到,宫里就传出了贺兰氏被毒害身亡的消息。”>
“当时人心惶惶,连宫禁都封了。外人进不去,宫里的人也出不来。”>
“你舅爹不知真假,急得团团转,遂去求我入宫一探。”>
见吴宁神态错愕,孟道爷又补了一句,“别紧张,可不是让我去闯宫,而是我茅山弟子在禁宫之中有特权,出入自由,无需奏请,连宫禁也拦不住本道爷。”>
继续道:“等我进到宫中,却没找着你娘,只有先去见先帝与当今陛下。”>
“可是,等我见到先帝和陛下的时候,你娘已经死了。”>
“什么??”吴宁飞速思考,“你是说,我娘....死在先帝的寝宫?”>
“不是,是当今陛下,武曌的寝宫。”>
“是不是死在那里我不确定,反正我去的时候,人就躺在那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吾名雷恩
原来娇妻不好惹
人生推演:发现侍女是女帝转世
上江首富
辉煌之世
快穿之不当炮灰
99°再婚:男神BOSS甜甜宠
帝二代轩辕霆方瑥
点化江湖
闪闪而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