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离间之计乃计中之计(1/2)
其实,昨天唐家和长孙延的想法一致,就是再等等。>
可是,太平、梁王、楚王、宣城家接连停工,也让唐家主事一夜没睡好啊!>
与长孙延不同的是,唐家还有水臭的这一层考虑。>
想了一宿,最后唐家一咬牙,我也别扯什么没用的了,停吧!让穆子究治水,唐家是直接受益人啊!>
“奶奶的!!”>
长孙延不淡定了,“叛徒!出尔反尔的小人!!”>
气的破口大骂,恨恨难平。>
“兄长,那咱们停不停啊?”>
“停什么停!?”长孙延眼珠子一立,“唐家背信,咱们可要坚持到底。我就不停,谁停谁是孙子!”>
得,气的长孙延粗话都出来了。>
于是,到了中午,杨家也停了。>
“停工!!”长孙延大手一挥,做出决定。>
“识时务者为俊杰,咱们不能跟着那几家傻耗了。赶紧停,趁还来得及!”>
长孙顼:“......”>
说好的谁停谁是孙子呢?>
......>
————————————————>
长孙家一停,像什么萧家、程家、吴王府之类的,也就没什么可蹦跶的了。>
连长孙家和杨家都停工了,他们还坚持个什么劲儿?>
各家世家门阀都停了工,那平头百姓就更不敢再盖。>
于是乎,不出三天,本来热火朝天的长安大工地瞬时萧条,连个人影都看不着了。>
吴老九再一次证明,挑拨离间才是计中之计。>
再精明的脑袋,也得在大势所驱之下,变成笨蛋。>
其实,吴宁还真没干什么,他就是......>
就是在那日赴宴的时候,使了个小小的坏招儿,把唐家的事儿单提了出来。>
结果,唐家果然把持不住,先停了工,成了各家停工的导火索。>
“唉!”吴老九看着安静下来的长安街头,长长一叹,大有寂寞如雪的感脚呢?>
太平公主在一旁看得很是别扭,又让他得意了一回。>
揶揄道:“切,还不是本宫牵的头,要不你怎会如此得意?”>
“嘿嘿。”吴老九贱贱一笑,“还别说,这回要是没有你,我一样成事!!”>
“嗯?”太平不信,“吹吧你!”>
只见吴宁一撇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看看,就凭这封信,我能不能成事?”>
太平狐疑地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子究吾弟亲启。>
“幽州一别,已过年余,为兄念弟之风采,常月下独思,苦不得见......”>
“今闻吾弟升迁长安城造之任,欲行千古事,改名城遗垢。兄千里甚慰,知汝才能旷古烁今,定举不世神功。特手书恭贺,祝吾弟顺意。>
另,长安乃千里祖居,略有人脉。若弟行事不顺,可持此手书,往兄宅一行。兄之后辈得见,必鼎立助之,不敢有违。”>
“这......”>
太平一脸的不敢相信,这分明就是幽州都督,吴王李千里的亲笔手书。>
特意写给吴宁的。>
“你和李千里不是就见过一面吗?怎么...怎么就称兄道弟了呢?”>
太平公主也是无语了,吴老九怎么到哪儿都找着人脉呢?>
吴宁一乐,这回还真不是他特意安排,实在是李千里这个人太有眼力见儿了。>
要说李千里这个人,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可眼力却是独一无二的。>
他能活到现在,还能手握重兵,靠的就是这双眼睛。知道什么人能靠近,什么人得离远点。>
虽然他就和吴宁见了一面儿,可是李千里一眼就看出来,这小子深得武则天信任,是必须要结交的。>
等吴宁来长安的消息一传到李千里耳朵里,他还是一眼就看穿,这是武则天让吴宁来长安办事儿,而且是办大事儿,是绝对不能阻止的。>
所以,都不用吴宁张嘴,他就给吴宁来了信,主动给吴老九让道了。>
只能说,李千里实在是太精了,这个马屁拍的,简直是天衣无缝。>
吴宁嘚瑟地收回李千里的信。>
“咱们殿下要是不出来,我也可以去找吴王府。让他们停工,保准立杆见影。”>
“切!”太平好生无趣,“看你嘚瑟的!那既然都停了,下一步要怎么办?”>
“呃....”>
吴老九卡住了。>
是真卡住了。>
一来,他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掌家娘子
四合院之开局截胡娄晓娥
剑雨飘零
末世之绝对控制
此情如初,故人未黎
死遁三年归来,暴君黑化了
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斗破之炎族
洪荒:混沌归来,开局斩杀姜子牙
鸣宝在暗黑本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