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进退两难(1/2)
武则天的本意是让三路大军今夏只向前推进两三百里,主要以诱敌聚兵为主,可没让他们推土机似的这么往前冲啊!>
如今,黑齿常之和李多祚已经打过了积石山,这意味着,后世的青海地区和黄河上游尽数攻陷,归于周土。>
魏元忠更过分,已经顶到了逻些城的眼皮底下。>
原本武则天为南路军安排的进军路线,就是一条抄后路的路线。>
魏元忠相当于是战略迂回到了吐蕃的后院,其进兵路线是最长的。>
可是,谁能想到魏元忠这么野?一个抄后路的,却是进兵最快,都要打到吐蕃王城了。>
现在难题却是摆在了武则天面前,怎么办?接着打?还是退兵?>
接着打,那就是让黑齿常之和李多祚继续前进,与魏元忠会师逻些城下。>
依他们现在的士气,也许一举攻下吐蕃王城,把吐蕃就给灭了。>
但是,问题来了,要是不能一鼓作气呢?>
毕竟是王都,吐蕃必全力反抗,不留余地。>
万一三路大军不能速战速决,被逻些城拖住了呢?那可就完了啊!>
要知道,本身入藏作战,就困难重重,高原气候就能让从平原上过去的兵卒去了半条命。>
能取得当下的战果,已经是奇迹了。>
可一但被吐蕃拖住,进入冬天,那更加寒冷的天气,将会给三路大军带来致命的打击。>
理智告诉武老太太,不能冒这个险。>
不能让三路大军再前进一步,甚至就地固守也不行,应该撤回来,来年再打,徐徐图之。>
毕竟,以往中原军队都是这个策略,春时开战,入秋退兵,以保证兵卒不因气候的恶劣而发生减员。>
这么做,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可是,你说要只往前推个二三百里,那退回来也就退回来了,不心疼。>
现在都打到逻些城下了,再退回来?>
武老太太怎么就那么不甘心呢?>
打还是不打,进还是退?>
一时之间,犹豫不决,陷入两难之境。>
.......>
朝中的文武百官和武老太太差不多,是进是退,也成分歧之势。>
求稳一派与老太太想法一致,若不能速战速决,四十万大军可能熬不到来年开春。>
“陛下!”这一派以李贤、武承嗣、武三思、岑长倩等人为主。>
“左右军资充裕,大可退兵休整,来年再战。何必兵行险道呢?”>
而主战一派,声音也很大,以狄仁杰、卢嵩之等人为首。>
“说得轻巧,此时若是退兵,来年吐蕃各部必有防范,万难像今次这般直取王都。”>
“陛下!千载难逢之机,切莫迟疑啊!!”>
“陛下!!”这回岑老爷了可没和狄仁杰一伙儿。>
“吐蕃地寒,入九月就已经飘雪。再过一月便大雪封山,寸步难行了。留给三路大军进攻的时间,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充裕。”>
“非也!”狄仁杰摆手道,“逻些城与中原城池不同,防御甚松,加上虽是王都,但却不能自足。”>
“我们三路大军就算久攻不下,也可断其补给,修寨固守,把吐蕃人困死于王都之内。”>
李贤则道:“那我军补给怎么办?”>
李贤非是庸人,一言就切中痛点。>
“我三路军不但不敌高原寒冬,切补给粮道比吐蕃人更长,更艰难!!”>
“入冬之后,大雪封闭四野,可能粮草运都运不上去。怎么办?”>
李贤说的极为重要,群臣一滞,有些甚至被其说动。>
狄仁杰也是低头凝神,细想一二,猛的抬头道:“魏王殿下忘了穆子究进献的兵粮了吗?有此兵粮,粮草之事当不足一虑。”>
武则天:“......”>
武则天脑仁儿直疼,心说,还不如不议。如今两方争执,更议不出个结果。>
......>
“要不,问问在长安的穆子究?”>
一旁的上官婉儿,突然一句,把老太太说的一愣。>
“穆子究?”>
“嗯!”上官婉儿点头,“此人智计无双,且时有奇谋,是进是退,也许子究先生有不同见解。”>
武则天一想,对哈!那小混蛋别看平时奸猾,可是在正事儿上还是有点用处的,也许他能有些办法?>
“那就...问一问穆子究吧!”>
得,此言一出,下面的文武百官全都不乐意了。>
你不能什么事都打穆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天帝尊
神域录
宫心计:步步诛心
邻家精灵少女不可能是邪神
离婚后,我神医身份瞒不住了
超神之我被系统抛弃了
带着龙珠到漫威
噬天龙帝
掌门师叔不可能是凡人
万劫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