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重名儿?(1/2)
炭球,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机制炭。>
不需要多好的木料来做为原材料,什么枝丫树皮、叶子壳核桃皮,经过高温减压碳化之后,无非就是多了研磨、添加粘合剂也就是粘土,再经过重新压制成型这三个步骤。>
从人工上来看,确实要繁琐了一些。>
可是,要是从原料成本上来看,那可真是省下太多了。>
进行炭化的原始木材几乎都是废料,只要老祖君发动全坳子的人上山收集,刨去人工基本就没有成本了。>
胶土也是到处都是,只花人工,正应了吴宁那句话变废为宝。>
而且,吴宁嫌弃手团的炭球不好看,又废力,找来一根粗些的竹竿儿一破两半儿,先在两个半面竹竿里加上炭泥,压实之后又拿一根细竿儿放在中间。>
两瓣往起一合,把细竿一抽。>
等到炭泥定型再看,俨然和后世烧烤用的六棱炭一模一样,规规整整比市面儿上那些块炭漂亮多了。>
老祖君看着从竹筒里剥离而出的一个个炭条,笑的眉毛都成了月牙儿。>
这炭成本低,烟量少,还抗烧,最重要的是,炭料再也不会被陈家庄卡住脖子了。>
“不错,不错。”>
向吴宁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俺就说吧,你小子出息了!”>
“”>
吴宁不干了。>
怎么好话赖话都让这老头儿说了?刚才还拎着棒子撵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呢!>
“祖君,以后还是少动棒子,太粗鲁!”>
吴宁觉得还是趁机要点好处,毕竟咱也不小了,别见天拿棒子追的满坳子跑。>
可是,老祖君怎么可能如他的愿?>
“粗鲁?”老脸一冷,“棍棒底下出孝子,没咱这根棒子,能把你们都教的这么出息?”>
“好吧。”吴宁认命,“当我没说。”>
“少在这里贫嘴!”祖君笑骂,“去,把各家的男爷们儿都给我叫到窑厂来,俺这个里正有话说。”>
“唉”>
吴宁长叹一声,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古今,无论贫富。特么岁数小就是没人权!>
只要不成家,在这些老辈儿眼里,不管你做多大的事儿,也都是孩子,这就是中国人的亲情孝道啊!>
乖乖地和吴启、虎子,挨家挨户的跑去叫人。>
等到大伙儿都集中到了窑厂,老祖君背着手,只说了两件事。>
第一,窑厂有救了,秋收一过,各家都得出人上山去砍枝丫。一家五车,少一车就不许过年。>
第二,新窑的样式,还有磨炭重压的法子,谁要是敢透露给外村,必家法伺候,且宗祠家谱上除名。>
“”>
我地个乖乖,吴宁看听傻了。>
什么封建大家长?这特么就是封建大家长啊!>
真他娘的给力,好特么的流比。>
“老九!!”>
正在陶醉,却是老祖君点到了吴宁头上。>
“这炭条是你弄出来的,你给起个名儿。”>
语气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可是只这一句话,所有坳子里的村民都看了过来,每个人眼睛里都有感激。>
祖君这是等于在告诉大伙儿,这一功是吴宁的,大伙儿得记得人家的好。>
六伯更是憨憨地一笑,捅了吴宁一下,“六伯就知道,你小子行!”>
三哥也是大乐,“想啥呢,让你起名儿呢!”>
成了众人焦点的吴宁还有点不太习惯,一边嘿嘿傻笑,一边撸着后脖根儿,“哈哈哈,多大点事儿。哈哈,我就那么一试”>
“哈哈哈哈,它就成了!”>
“举手之劳,不足一提。”>
“哈哈哈哈!!”大伙儿乐开了花。>
“他个娘蛋的!”五伯笑骂,“夸你两句,还要上天了。”>
“赶紧的,就你认字儿,起好听的名儿。”>
“这个”吴宁沉吟了起来,“既然型如竹节,乌竹炭吧。”>
“乌竹炭?”祖君念叨起来,“乌竹炭”>
“哼,这名儿老夫也起得出来。”>
“不过,也还行!就叫乌竹炭吧!”>
天都快黑了,吴宁才回家。>
这新炭一出,不但窑厂有股的那些家有了盼头儿,连同全坳子的劳力冬天都有了事干。>
此时祖君正在分工呢,秋收一过,拾枝丫的拾枝丫,去炭厂磨炭的磨炭,等新炭一卖出去,家家都能过个好年。>
一进院,吴宁一愣,只见早间送走的,那个老丈的儿子、儿媳正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朝好丈夫
我的锦衣卫大人
不期而遇
当女配是猫奴
彪汉
步步惊婚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风云盗客录
金牌秘书:女领导的独家秘事
重生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