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檄文(1/2)
郑荣进京为大行皇帝奔丧吊唁,反而被当今皇上罗织罪名关押在刑部大牢之中,这事已传遍广阳城。广阳城中百姓都知郑荣乃是朝廷栋梁,更是全城恩主,因此不论胡汉,没有不为这位幽燕王爷担忧的。更有百姓,暗 香祷告,但愿王爷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然回到广阳。
因此,当郑荣从刑部大牢奇迹般越狱逃出,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幽燕道,马上便要进入广阳城的消息传来之时,广阳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早已忘了皇帝驾崩的国丧礼仪,纷纷拿出烟花鞭炮四处燃放,又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郑荣领着仪仗,一路进入广阳,眼见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一一出现在自己视线当中,沿街跪倒的百姓之中也尽有熟识的面容,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他见城中百姓如此爱戴自己,双眼不禁渗满泪水,骑在马上不停地向沿街百姓拱手作揖,又令钟离匡从自己的私库之中取出银两,赏给每位来此迎接自己的百姓一人一两白银。
河南前线方面。
朝廷用兵十分缓慢。戴鸾翔接到皇帝圣旨之后,即赴兵部提点军队。可是这禁军虽然在名义上归由兵部统一指挥,实际上却掌控在皇帝亲信太监手中。原本宫内由大太监王忠海独揽大权,也算是事权统一,然而王忠海不明不白死掉之后,这禁军便由四个太监分别执掌,互相侵轧推诿,都想保住自己实力,不愿手下军队同幽燕道精兵强将硬拼。
这样一来,戴鸾翔几经波折,同这几个太监撕撸了三天,依旧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向皇帝面呈事情原委。
郑爻刚刚登基称帝,便遇到幽燕王挑起造反的大事,知道此事若不尽快弹压下去,那自己无疑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就连这皇位能否稳坐下去也是未知之数。因此立即下旨,要求禁军四位监军太监全力配合戴鸾翔,由后者挑选精兵,赶赴前线。
既然皇帝下旨,这四个太监便再无任何理由敷衍,任凭戴鸾翔提点军队。幸好之前几年王忠海办事还算认真负责,禁军之中人员空额、兵器损朽的情况不算严重,因此戴鸾翔此事办得还算顺手,从二十余万禁军之中挑选出十五万精兵,浩浩荡荡便往河南开拔而来。
可是走到一半,粮草却又供应不上。存储在各地粮仓之中的粮食,账目上明明还极有富余,可打开粮仓一看,却都只剩下一个仓底。戴鸾翔是饱读兵书之人,这浅显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怎会不知道,只好先扫清粮仓陈粮以供大军行军路上使用,另又上书皇帝直陈利害,请求必须定时供应粮草,否则大军便会不战自溃。
于是经过这段波折,戴鸾翔带领禁军进入河南之时,已经将近乃是钟离匡夙夜草就,写得气势滂沱、一气呵成,众人屏息听完,无不齐齐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扫平奸佞,只在今朝!扫平奸佞,只在今朝!”这都是事先排练好了的。
郑荣见到这般情景,十分满意,将手中黄表折叠起来递给郑鑫,又对台下众人说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郑爻虽是大逆不道之人,现在却依旧忝居帝位。我等虽有大义名分,则天下之人却未必知之。敌强我弱,因此讨逆之路必不平坦,在场诸位或有性命之危亦未可知。若哪位觉得此事难比登天,不愿为孤效命,自可当场提出,孤必不为难。”说罢,郑荣两眼扫视了跪拜在地的文臣武将,又高声再次询问道,“有吗?”
此刻哪个不识相的敢做仗马之鸣,全都沉默不语,还是郑淼跪在当中首先喊了一句:“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众人听了,也都鹦鹉学舌道:“愿随王爷,奉天讨逆!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郑荣居高临下,听了众人效忠话语,心里愈加满意,便命人取过一大摞文书,自长子郑鑫开始逐一封赏。
因郑荣没有下令,诸人只有跪着等待,可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升官,这跪在地上的文物群臣个个满怀喜悦,竖耳聆听台上消息。可没想到这跪在地上的两三百人,才封赏到一半,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中,却不知从哪里吹来几片雨云,眼看着越积越大、越积越厚,没过多时竟下起雨来。
幽燕王府向来以军法治理,众人跪倒在地,抬头见郑荣在台上没有离开避雨,因此便也不敢挪动半步,只心里在盘算:“原本还晴空万里的,怎么突然下起雨来,莫不是什么坏兆头吧?”
钟离匡早看见众人脸上掩饰不住的疑惧表情,忽然灵机一动,仰面朝天高声疾呼道:“云从龙,风从虎。这阵雨乃是上天赐予的吉兆,保佑王爷马到成功!”说罢便不住磕头。
其余人等见了,也纷纷效仿钟离匡的模样,口中念念有词着倒头就拜。
郑荣见这尴尬情景被钟离匡不留痕迹地遮掩过去,忍不住用极佩服的眼神看了足智多谋的谋臣。郑荣定定神,便又定定神冒雨继续封赏群臣。
只是这雨却忽大忽小,一直到将百官封赏完毕,这才彻底停了下来,几阵大风刮过,随即拨云见日。
于是郑荣按照议程令次子郑森将早已准备好的黑牛白马牵到祭坛之上,便要祭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圣道修罗
重生做只妖
和学姐恋爱真难
遵命,女鬼大人
佔有姜西
古代接生婆
藏国
近身兵王
这只皮卡丘有亿点奇怪
调皮皇妃好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