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0章 南北而行(下)(2/3)

友,北边这几个县,皆是如此,想必其他县也好不到那里,这是所有百姓的呼声。若是不信,大人们去榆林府,一问便知”。

这时,那名都察院左副御史上前一步道“朝廷自有规制,不得随意鸣冤告状,不过,你们说的并非针对某一人,而是增加税赋名目与加重税收比例,倒也不为过”。

末了,他继续道“我们此次只是路过榆林府,另有差事,但离京时,圣上曾有旨意若所过之处,有当地百姓反映民怨,可做初步核实,确认属实后,再移送其他衙门处置”。

显然,无论刑部左侍郎,还是都察院副都御史,他们二人更相信------那封信。

此前,刑部郎中樊文予已差人向他们二人捎过话,并道出事情原委。

此事已得到内阁次辅徐阶、礼部尚袁炜的重视,他们也分别有所暗示……

罗英的告状喊冤,已不是他个人的事儿了,更不会是一家之言。

天下之事,有时就凭一张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人是如此,事儿,也是如此。事情,还总的靠人去做。

具体到眼下,罗英所说之事,只要这位刑部侍郎与左副都御史愿意查,就可以查,而且一定能查出端倪来。

“二位大人如此说,小的就放心了,只是,小的一介草民,说出如此大事,难免性命有危。故此,还请二人大人准许小的先行离去,并替小的保密”。

罗英压低声音道“小的可将那些同乡联名画押的状纸留下,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还意下如何?有仲逸、樊文予、李序南提前部署,结果自然没有多少意外。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为自己安危着想,不为过。只是这上面联名签名之人,在过堂时,最好都能前来衙门作证,至少要推出一批代表来”。

副左都御史随意说道“这么多人来衙门,总不会都有性命之忧吧?况且,朝廷也会对作证之人进行保护”。

这话说的,简直了,就是为罗英量身定做。

此事中,樊文予与李序南功不可没。

“二位大人如此说,真是太好了,只是小的还有一事相求”。

说这话的时候,估计罗英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了,即便提前打过招呼,但毕竟身份有别,在两名三品大员面前,他这个昔日的蠡县县衙差役,简直逆天了。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势所迫,也顾不了那么许多。

“这位壮士,你还有何要说的?放心,这些随从属下,都是跟随我们多年的心腹近侍,不必担心”。

见罗英一脸犹豫,有些左右为难,刑部侍郎竟主动问询起来。

“启禀二位大人,来的时候,小的只顾赶路,马匹有些劳累,若以同样的速度再赶回去,恐怕有些吃不消……”。

这一层,临行之前,仲逸与李序南并未叮嘱过,罗英只得发挥自己想象,毕竟面对两位三品大员,他还是有些忌惮。

不过,时间有限,必须要尽快回去与仲逸等会和,罗英也就‘胆大’了些“若二位大人准许,小的想在这些坐骑中,挑一匹身段、颜色相似的马匹,只是,缰绳与马鞍还得用我这匹马的”。

这话说的没毛病,罗英的理由很简单“若身段与颜色相似,甚至缰绳、马鞍一模一样,在别人看来,就是原来那匹”。

“准了,去吧”。

那名刑部侍郎向一名随从叮嘱几句……

片刻之后,罗英骑着那匹‘新马’,匆匆向前奔去。

“张大人,现在看来樊郎中说的没错,翰林院的仲侍读一向不按常理出牌,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但眼前这个忙还是要帮的”。

刑部侍郎向这位张姓的御史笑道“要不?咱们就去榆林府衙门走一趟?”。

“现在,连徐阁老和袁尚都点头了,我们自然是要去的,毕竟都是为朝廷的差事嘛”。

张御史同样打趣道“况且,有王侍郎陪着,还有什么不敢的?”。

哈哈哈……

或许,在罗英看来,这两位三品大员对他‘客气’的不行,无论态度、言语,简直太给面子了。

只是一个恰当的时间点,遇到一件恰当的事儿而已,在这二人看来办好此事,在徐阶面前有个交代,才是他们最关切的。

对你有好处,对我也有好处,至少没有坏处。这样双赢的局面,望望是可遇而不可求。

“都听着,改道,向北而行”,一名中年男子对属下大喊一声,钦差仪仗便掉头而行。

不过,照这样的速度,也得明日午后,才能到榆林知府衙门。

…………

知府衙门北行数里那块空地上,仲逸与李序南与前来‘搭救’的程默,总算是遇到一起。

三人,连同胯下马儿,简直要累坏了。

“仲大人,李大人,你们说,罗英兄弟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程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仙死神立 我被钦定了 大明帝王 一号特工 海贼王之感动瞬间 掠夺诸天万界 人鱼的饲养 纪小姐的甜蜜独家 我的美女学生 换亲后,在反派大佬手下种田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