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0 谁的海(1/2)

泉州之南属于海上必经之路,出现海寇对泉州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尽管苏晓让水军做出了巡海的姿态,可仍旧于事无补。由于苏晓对海商的压制与“盘剥”,各种流言与海上不靖的消息在泉州被传的满天飞。

苏晓正准备建立商会的事情变得很棘手,海商们忧心忡忡,这种站队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谁也不敢轻易做出选择。

顾之淳现在更是焦头烂额,苏晓让他组建商会,具体的章程已交到了他的手上。而一惯强势的蒲家也没客气,已经下了请柬,这个月的初三,在悦宾楼举行一年一度的泉州海商集会。

基于安全的问题,历来在海上独自远洋的零散海商其实很少很少,最初都是几名海商组成大小不同的船队共同出海。而在蒲家来到泉州站稳脚跟后,这种出洋方式更加严谨。由于大食人更加熟悉航路与南洋一带货物的交易地点、装载,加上大食人会让随行海商规避很多航行与交易中的危险。由于统管“诸蕃互市”,以蒲家为首的大食人逐渐被整个泉州出洋海商公认为出洋领袖。

这个过程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大食人由引航者成为泉州海商的领袖只用了区区几十年时间。

大宋是包容的大宋,正因为这种包容才给了大食人富甲天下的机会,也给了这些外来民族一个天堂。苏晓记得有些历史是这样记载,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与泉州人民和睦相处,还乐善好施,共同参加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身为泉州军事与市舶司领袖的蒲寿庚在宋元鼎革之际,叛宋仕元,客观上使泉州港得以幸免战争创伤。泉州港在元军占领泉州的第二年就开港,并继续发展而臻于极盛,这其中有蒲寿庚的很大功劳。

是大宋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天堂,允许他们经商、为官、建立寺庙、蕃冢、蕃学。苏晓理解阿拉伯人,甚至是其他蕃人与泉州人民的友好,但他不需要阿拉伯人去避免这种战争创伤。因此,让宋商站队无可避免。

为了便于管理,泉州设有专门的蕃坊,蕃坊设置蕃长,这个蕃长实际上是泉州蕃商的风向标。

泉州蕃坊的蕃长是蒲寿晟。

悦宾楼是泉州大海商顾家的产业,由于资材与人力的问题,加上食物不易储存,这个时代有名气的酒楼都是接受预定,临时进入绝对没饭吃。今天的悦宾楼只接受了一个人的订桌,这个人就是蒲寿晟。

巳时刚到,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到来,蒲寿晟开始照应来客。不久后,更多的人出现,这些人几乎占据了本来就不算宽大的整条街道,来客全部穿着标志性的白色阿拉伯长袍,放眼望去,仿佛身处一个阿拉伯的白色世界。

蒲寿晟站在酒楼前,一身官服与到来的海商们不停寒暄。是的,是寒暄,不是用的大食人礼节,这些蕃商操着一口生硬的宋语不停的拱手互相问候,配上这身衣服,让人感觉要多怪异有多怪异。

实际上,满脸微笑,看似轻松的蒲寿晟是在等待宋商的到来,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

苏晓给与的压力很大,谁也不敢确定泉州的海商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如果没有宋商到来,或者没有往年半数以上的海商到来,蒲家就等于被苏晓压了一头。这一头对蒲家来说将很难接受,因为那是失去泉州海商领袖的一种象征。

蒲家的优势主要在海上商路与香料的销售,苏晓的优势在于抽解、博买与出海的决定权,说起来蒲家与苏晓半斤八两,并没有谁占据绝对优势。可马上就是立冬之际,远洋海商几乎全部回港,海上就等着季风的转变再次出海。这样的时刻,宋商站在哪个队伍中,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

突然间,蒲寿晟的眼睛一亮。

蒲寿晟在众多的白色长袍中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颜色,顾之淳,那是顾之淳。蒲寿晟有些激动,他离开酒楼的台阶快步迎了上去,而在顾之淳身后,一些熟悉的宋人海商陆陆续续出现在蒲寿晟的视野......

今年的海商集会格外热烈,酒酣面热之际,以往不怎么露面的蒲寿庚也大驾光临,还串着桌子与众人把酒言欢。

酒宴表面没有什么特殊,大家都是端着酒杯到处乱串,互相预祝对方发财,海上平安。一时间各种语调在酒楼中四溢,让人感觉今年与往年没什么不同,但在酒宴结尾之时,往年组队出海的事情却没有被蒲寿晟提起。

原因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纲引成了问题。除了最早回航的一些海船办理好了纲引,集中回航的海商们不要说纲引,就是博买款都没有给付清,没有纲引,装货有用吗?装了货谁敢起航?没有官凭纲引就等于走私,不但是杀头之罪,货物与海船都要被市舶司罚没,谁敢出洋?

眼看就是起北风的季节,市舶提举司不给办理纲引,在座的海商都是人心惶惶,为了多探听一些有用的消息,因此大家谁都不肯走。

“还不如那些行商,都说海商利厚...可谁知其中的风险?现今...提举大人如此强横...哎!”

一名海商的抱怨立刻引来大家的共鸣,众人凑在一起低声的议论起来,远远听起来就像一群蜜蜂在屋内乱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四朝玉京春 还好我有神级账号 农村全能小电工 宅男的战争 最强突击兵 重生之意随心动 奇谭少女:诡域惊情 从爱情公寓开始的影视世界 女王的禁令 我,上门女婿林辰苏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