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个偏执狂(2/4)
重二十斤这条新闻,去看国内外对此的反应,就能看出两个产业链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或许还不具备给出那么高片酬的硬件条件,但先提高我们从业者的素质,灌输他们这样的思想。有错吗?
借着杨以辰这件事,很多学院派的代表人物都站出来说话,包括几个大艺术院校的知名教授,一些明星班级的班主任。一些行业内的老前辈。
他们用很真挚的一种态度,借助杨以辰的东风,将各大院校其实从学校里就一直宣扬的演员态度,重新摆了出来,不是我们没有好的土壤,而是艺坛这样一个名-利-场大染缸的腐蚀速度太快。有太多的艺人还没真正领悟到演员的真谛就红了,人一旦红了,你还指望老师的身份能对他有多大影响吗?
杨以辰成了挡箭牌,粉丝多的好处就显露了出来,这些权威说了很多,往日他们说的话没多少人愿意宣扬,即便是宣传出去也会被一些声浪给拍灭,这一次不同了,前面站着一个杨以辰为他们遮风挡雨,反倒第一次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深深扎根慢慢扩散,那些从前觉得几大艺术类院校大一不让接戏条件苛刻的人也都闭上嘴,通过这件事让行业内的学院派和老前辈们对杨以辰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也算是他做了挡箭牌的回报。回报还不止这一点,首先从杨以辰的母校电影学院开始,内部有了一个小范围的影片赏析点评,在新学期开学之后,被纳入了教学大纲,他的影片和电视剧都被纳入其中,并不是说他成就有多高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对象,是他目前的影响力以及他当下的年龄,一个这么年轻的演员,他能做到的,那所有同年龄段的演员,你们还能以经验不足为借口掩盖自己演技不过关、心态不过关的事实吗?
国内形成范围非常大的讨论,杨以辰并没有参与也没有关注,他人已经站在了斯台普斯最中心的位置,纵观四周,闭上眼睛感受着这里的气场,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他世界巡回演唱会的第一场,就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斯台普斯球馆举行。
不足两万人的现场,在燕京工人体育场都开过演唱会的他,对这个场子的大小,心里还有那么点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野心,他喜欢在舞台上享受唱歌和被观众们喜欢的感觉,喜欢那种通过自己努力感染的万人大合唱,喜欢那种被包围的感觉,喜欢看到观众们真正激动开心的脸颊,喜欢听到他们亢奋的呐喊声,喜欢……喜欢站在舞台上的一切,哪怕是一些并不友好的声音。
来到这里,好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彼此深交能够成为知己的大鲨鱼,自然是第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