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战后,主动(3/4)
了。
【传真资料上的消息,寒山那边闻到‘蓬芝’的味道了,并且开始来人了】
二十一世纪,对于国家势力来说,拥有技术,且拥有自由运用技术的自由,才是崛起的关键。
霓虹挂靠在爸爸的体系下,尽管有世界一流数控机床,但是就是被爸爸制定的禁运名单限制。在其经济最辉煌的那几年,根本没法在亚洲展开产业链布局,因为其技术被外部政治打压。
寒山这边,是赵宣檄这边主动联系的。
苏鴷光灵是这么建议赵宣檄的:“你这一战打得最大的价值在于,在用‘蓬芝’和别国合作时,不用看蓬海公卿们脸色。若是你还吊死在蓬海这颗歪脖子树,你这一仗就打亏了。”
【寒山这边也很低调,派遣了两个人过来验证。一个是已经退役在学校教书的,而另一个则是不得志的将军——上官德阳和吕祈轩】
劫后余生的翠屿港,由于大量人口流失到千鳌岛,街道上有些冷清。
上官德阳捏着胡子,看着港口上全外骨骼装甲的卫队,扭头对吕祈轩说道:“将军大人,赵氏在此的战士颇为精锐。”
吕祈轩也在观察这些战士。在看到战士在船台毫无顾忌地跳跃,并且能保持极高的平衡。不由感叹道:“久闻,荆川兵甲犀利。融氏炼造冠于天下,今日所见,盛名符实。”
这个时代,战服技术并非哪一国所垄断。各国顶级战服技术上各有千秋。而各国机械师在战服技术上的差异,其实是在量产型号上体现。
如何保障产量同时稳定质量,一直是各国机械师们技术攻关的点。
在低档次战服上,太云轻钧产量最大,融氏在产量上稍次,但是同档次要比轻钧强,故总体性价比上比轻钧要高得多。
现在吕祈轩看到翠屿港内基础战兵们的战甲性能,确定了融家东游这一支已经复制了荆川的技术生产线。
两人乘坐列车来到翠屿港兴建的一个实验基地中。
白浩歌和赵宣檄亲自迎接了这两个人。
而苏鴷光灵这时,史无前例同时出现在了白、赵、吕三人的肩膀上。
赵宣檄上前握手的时候。
苏鴷(光灵)对白浩歌说道:“此情此景如何感想?想当年,你家老头子为了他(德阳)的一个关门弟子名额,最后判决不公,把你逼出家门,现在这个退役的老权玺,到你面前。现在风水轮流转的感觉如何?”
白浩歌深呼一口气,看了看肩膀上的笔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