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0章 春秋何解(1/2)

第110章春秋何解

只是无论对这些同学还是对讲台上的那位老先生来说,对赵斌都是十分陌生的。

“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老先生问道,同时拿起讲台上的花名册,打算在赵斌的名字后面打个勾,这是要加分的。

无论赵斌是不是真的看过春秋,看了多少,是不是真的能回答上来他的问题,只要站起来,礼貌的说一句“报告老师”,那这个学生就值得赞赏。

“我叫赵斌,并不是这个专业的。”

赵斌随口说道。

老先生微微一笑,将手中的花名册放了下去。

“好,只要有份爱学习的心,老师随时欢迎你。”

老先生更加满意的看着赵斌,这种棱角分明骨子里透漏出几分儒雅的男生,虽说没有开口,但光是远观便能看出几分才气。

能够看得出来肚子里应该是有一些墨水的。

本来老先生独自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大多都是心不在焉的。

但这时候孙思棠身旁的赵斌站起来之后,反倒是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自然而然的,他们也下意识的开始听课了起来。

老先生看着赵斌问道“都知道西周分春秋和战国,何为春秋,何为战国分界线是何”

赵斌答“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致使西周走向灭亡,东周定都洛阳,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弱,诸侯群雄纷争,是为春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是以风云突变群雄逐鹿中原,开创战国时代。”

老先生点了点头,又问“春秋与战国名字的来历何如”

赵斌答“春秋自然而然出自春秋一书,战国则是出自战国策。”

这个问题没有难度,当下许多同学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够这样回答,算是一般的常识了。

老先生又问“春秋一书又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春秋乃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史,将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又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故而简称春秋。”

老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春秋有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如何将。”

“这个故事虽然听者甚少,但是流传给后世的成语却是极多,虽然在春秋中只记录了这六个字,但是在左丘明编纂的左氏春秋中,却大肆详细描写,剧情跌宕起伏足有七百余字。”

“比如哪些成语”

“天无二日、势不两立、处心积虑、黄泉相见、其乐融融、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等。”

赵斌说罢,此时看过来的那些孙思棠的同学,脸上满是惊异的神色。

春秋是一本什么书极为苦涩难懂的古文,这种事一般闲来没事谁会去看

除非那种书虫或者扎在书堆里的老教授,不然很少有人会翻看这种书籍,而且还把其中的成语和典故给挑出来

这也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都看得出来,赵斌回答问题没有丝毫犹豫,这是只有那种胸有成竹之人才会有的表现,足够说明赵斌对于春秋之了解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就连孙思棠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知道赵斌很厉害,而这个厉害局限于赵斌很能打,没人能打得过他。

但是现在没想到赵斌除了打架的实力出众,就连文化水平也让一般人望尘莫及。

而赵斌自己则是毫不在意,春秋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要知道他修习的天药经和脉经正是春秋战国时候的古书。

而里面的文字还都是之前的西周大篆文字。

最初修习天药经的时候,赵斌甚至根本看不懂古文上的文字。

因此还是从春秋、诗经、战国策这种古书中一点一点学来的。

春秋他至少前前后后翻了百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手到擒来自然是轻而易举。

“那可否和同学们讲讲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讲的是郑国君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郑国国君郑庄公,一个是胞弟共叔段,当初这两位兄弟的母亲十分偏心,喜欢共叔段而不喜欢郑庄公,甚至向自己的丈夫提议把共叔段立为太子。”

“或许是被溺爱的过分了,共叔段也十分不满足自己的地位,即便是哥哥成为了国君他还是有心篡位,后来有人发现了共叔段的不臣之心,便告诉了郑庄公,后来郑庄公就说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再后来,共叔段准备了近二十年,终于开始反扑国都,结果郑庄公凭借天险地势轻易击溃了共叔段,至此,郑国的隐患也消除了。但郑庄公因为愤怒共叔段的作为,便对那个极为溺爱共叔段的母亲说出了不到黄泉,不复相见的话。”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一个臣子来国都汇报工作,郑庄公赐给他一顿肉食,结果他把饭菜里的肉全部夹了出来,郑庄公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后来那个臣子就说家中有老母,没有吃过肉,带回去给母亲吃。”

“郑庄公大为震撼,于是便以母亲被驱逐的地方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幸孕成婚,她怀了大佬的两个小祖宗 他说我不配 阴阳猎心诀 重生之金融猎手 将军好凶猛 一世情深:帝少的夺妻大战 重生之娱乐宗师 鬼王嗜宠:逆天小毒妃 我在伟大航路摸尸那些年 我们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