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闷头搞发展(1/2)
吕宋以最快的速度抢占过来,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如今最主要是安顿士兵,彻底在吕宋岛上生根发芽。
没有基地,就不会有好的发展。杨乐始终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
准备工作开始完善,杨乐有条不紊地布置着新任务,所有的亲信都到议事大厅领命。
杨乐决定,继续扩建港口,建立船坞,让马虎亲自训练的一批最拔尖的年轻战士,组成水师陆战队,装备最先进的火炮战船,身上穿戴盔甲,装备火铳以及手榴弹等先进火器。
拥有装备了先进火器的舰队,在这个时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即便不能力挽狂澜,也可以带着货物远走海外,带回丰厚的利润。
如今舰队的发展势头强劲,按理说蒸汽机的发明不是那么难的事,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能工巧匠,他们只不过缺一个豁然开朗的点子而已,看到了样子知道了原理回去琢磨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会有产品出现了。
杨乐要全力打造战舰,在海上谋发展才是王道,只要有了钱,武装起一支强大的海上部队,以后就可以和郑一官、建奴、流寇、甚至是大明一决雌雄。
独霸海贸先从控制日本航线开始,这里的海盗不能全部打掉,要让所有海商知道他比郑一官收取的关税更少,合作双赢是最佳的选择。
勾结官员也是要做的,如何才能在这里默默发展,而不引起他人注意?那就要和一些大明贪婪的官员一起经商发财,他们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他们知道和他合作有利可图,还不趋之若鹜?
自己现在依旧披着大明官员的外衣,手上是名义上的大明水师,他不会去抢大明的商船,自己的性格不允许他这样去做,因为他不忍心对船上的汉人斩尽杀绝,那样岂不是和海盗一样,他……不做海盗!
发展海上军事是第一位的,其次,便是发展农业和工业。
根据当地的历史典籍,在明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统率巨型舰队至吕宋,即奉永乐帝诏书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在任达二十年。
在此期间,许柴佬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礼仁之治,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
虽然吕宋后来被西班牙人统治,但岛上的土著和汉人很多人已经学会了许多种植技术。
杨乐雇佣这批人,也雇佣原土著居民,解除他们奴隶的身份,给他们自由的生活和工作的权利。
而且,吕宋不仅盛产水稻、椰子、香蕉、咖啡等作物,还有甘蔗、烟草等,更重要的是有金矿!
杨乐在第一时间就让人去寻找金矿脉络。
至于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和煤矿,这些都是地质学家干的事情,因此,杨乐想到了明朝一位很有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当然,除了挖矿,还要有懂行的工匠,才能炼出钢铁,才能制成火器和农具。
杨乐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这些人。
因此,他决定,把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家人,通通都接到这里来。
不打仗的生活,却也让杨乐忙的焦头烂额。
一切安排妥当,所有的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崇祯十一年的十月份。
此时,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苍天这是怎么了,让大明多灾多难。
六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蝗灾。
九月,陕西、山西旱饥。
十月,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北边的清兵就会南下打清风,储备过冬的粮食。
这不,今年他们又来了。
崇祯看着卢象升送来的塘报,眉头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这一次是清军历次入寇规模最大的一次,糜烂整个北直隶,山东。
声势浩大,京城恐怕危急。
卢象升上奏要率军阻截,而杨嗣昌却上奏说要去和议,一个主战,一个主和。
不仅如此,杨嗣昌似乎已经按照先前他的意思,已经同清国秘密商谈了。
是战还是和,绝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选择题。
“皇上,早朝都已经散了,龙体要紧,咱儿也赶紧回去歇着吧。”自从温体仁死后,高起潜接替了他首辅的位子。
崇祯揉了揉胀痛的脑袋,站起身来抻了一个懒腰。
“群臣真是误朕,商了半天,竟然没个结果!”崇祯真的有些生气,早朝上了这么久,大臣们在朝堂上胡诌八扯,东一句西一句,到最后竟然拿不出一个防御的兵力部署。
“皇上,不是臣多嘴,臣觉得,此时如果皇上用假设法,或许能找到想要的答案。”高起潜不紧不慢地说道。
“哦,是吗,那你说说看,如何假设?”崇祯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致。示意他跟上前来说话。
高起潜一遍在前面引路,一边小声说道:“皇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恐惧轮回
众生唯上
我!反派舔狗他爹,专打各种主角
我在诸天开启无数金手指
炫富影后[古穿今]
野性少夫人:早安,男神大人
重生九零植灵师
世嫁
异世花匠
空间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