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2章 搭错手(1/6)

一个小时不算长,但足够让皮埃尔对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有个大概的讲解。

他们有一项电影扶持法案,就是从每张电影票(5-6欧元)中提取约11%的特别附加税,用于扶持本土作品。

而随着电视业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本单一的税源已经扩展至销售、网络视频点播、电视台放映等等。

这一大笔款项,由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电影中心(简称)负责掌管和运行,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自动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

前者,是将片方在电影放映时所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由为其设立的个人账户。当片方在拍摄下一部作品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当然,这有个时间限制,5年内不使用,视为自动放弃。

后者,类似于银行贷款。每年在全国接受几百个候选剧本,再从中挑出几十个,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将资金还给,如果票房失败,则不必还钱。

这两种途径的针对群体非常明确,前者支持商业片,后者支持处女作和艺术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电影人的多样化创作和坚守品质,争取更多的票房,为今后发展积蓄资金,由此产生滚雪球效应。

制作、发行和放映,这是三个环节的自身造血过程。

此项制度,自然利于本土电影发展,却被好莱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的附加税也包括外国片,但税款不返还,而是直接纳入基金账户。

就像《泰坦尼克号》,当年在法国缴税1200万欧元,至少够拍5部本土电影。

再说回国内,那个地球人都知道,偏偏官方死不承认的国产片保护月,被大批量的观众吐槽,乃至冷嘲热讽。

可其实,抵御好莱坞全球化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人家做的很有智慧,且真正有利于自己的电影产业。

我们就简单粗暴,用比较的手段去抵抗,初衷是好的,可对整体产业的促进与发展,并没什么卵用。

看不到改变,始终陷在烂片与伪大片的泥潭中,一步希望,一步失望。

褚青想起问这些,不是闲的蛋疼。

刘德桦说了那个亚洲新星导之后,他就在琢磨,因为扶持新导演之类的活计,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做了。起初是迫于无奈,可几年下来,他也惯成个毛病,看着那些好剧本就想给它拍出来。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