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琐碎(1/2)
深夜,美琪大戏院。>
《笑侃三十年》的演出已经结束,观众散场,偌大的戏院里显得空空荡荡。而在最前排,几家媒体正围着两个人做事后采访。>
一个自然是周力波,一个却是戴眼镜,留光头,长相蛮斯文的男子。这人叫关东天,魔都京剧界的名角,也是《笑侃三十年》的艺术总监。周力波能重返舞台并取得如此成就,全靠他一手栽培。>
“好,那我们开始了……”>
一哥们回头看了看,见摄像记者示意,便问:“你刚才在台上说大蒜和咖啡的区别,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能不能再详细讲讲?”>
“这是没有预谋的台词,完全是即兴发挥。如果我一本正经的分析南北差异和地域差异的概念,请问有谁记得住?所以我把它形象化,用咖啡和大蒜来比喻,一下子就印象清晰了。”>
周力波略显疲惫,精神却亢奋的很,又补充道:“南北价值观的迥异,决定了南北审美情趣的差异,没有高低,只有品味不同。比如北方曲艺,那些喜欢吃大蒜的,他们只顾自己吃的香,不管别人闻着臭。阿拉上*海人喜欢喝咖啡,是把苦自己咽下,把芳香洒向人间。”>
“……”>
关东天的眉毛立时一皱,但当着好些人的面,也不好公然打断。>
那记者明显在挖坑,不动声色的接着问:“你刚才调侃了很多名人,会不会有些过份,或者怕观众骂你之类的?”>
“哈!我可都是善意的,我调侃他们之前,都调侃我自己的,柬埔寨和越南混血的呀!”>
周力波的眼睛顿时睁大,用一种特夸张的表情道:“而且我说的也没错,张艺某长得丑,但人家就是大师,冯晓刚长得丑,人家就是大导演。还有褚青,我完全没恶意的,他的成就谁也否认不了。”>
呵呵哒!>
一瞬间,在场的记者意识相通,齐刷刷的在心里比了根中指。>
“那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
“首先是《笑侃大上*海》的筹备,还有跟电视台合作的一档脱口秀,正在研究阶段。”>
“有去外地演出的想法么?”>
“暂时没有,因为文化都有它的地域性,脱离了这个土壤,你根本就玩不转。”>
如此聊了一会儿,记者便集体告辞,眨眼间,只剩周力波和关东天两个人。关东天先顿了顿,才问道:“力波,你今天改词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没有啊,我都是临场发挥,这怎么商量?”那货笑道。>
“那你也要把握分寸,以前是打打擦边球,都在界限之内,今天可有点过火。”>
“大哥,你放心,那些人成天被骂,不差我一个!”周力波毫不在意,起身拍了拍他,道:“走啊,我请你吃宵夜!”>
说着,丫直奔大门而去,关东天只能摇头叹气。>
俩人原本相交莫逆,周力波也一向敬重这位大哥,但随着他名气渐长,彼此之间却有了嫌隙。因为他重返舞台的时候,关东天就立过规矩:坚守剧场演出,不上电视。>
不过这人嘛,出了名就膨胀,有了钱就想赚更多的,剧场的影响力哪比得过电视台?一来二去,始终没谈拢,兄弟俩已经处在崩裂边缘,只表面还维持着交情。>
……>
凭良心讲,周力波早期的节目还是不错的,包袱抖得巧,语言也精辟,着实圈了不少粉。但从《笑侃大上*海》之后,他的节目水准就跟人品质量一样,稀里哗啦的流进了大恒河。>
2009年的这个时候,正属于将发未发,一脚踏入作死圈的阶段。所以他对某些事情,还不敢那么肆无忌惮的喷,得加一些“完全没有恶意”“没有高低,只有品味不同”这些掩饰词句。>
可媒体不管啊!>
有相当概率的民间争吵,都是这帮操蛋媒体挑起来的,比如这次,他们故意营造一种南北对立的价值观,有话题才有新闻,有新闻才能赚钱。>
于是乎,在次日大大小小的版面中,都充斥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引导和暧*昧。尤以“咖啡大蒜论”这段被大肆渲染,炒得沸沸扬扬。>
至于刘焕的脖子,冯晓刚的脸,褚青的插草卖身,他是放在一起说的,属于文艺界内部的群体嘲讽,跟闹腾几千年的地域黑比起来,暂未引起公众情绪。>
话说网友是无聊的,是激动的,是斩鸡头喝符水的义和团的。有热闹要上,没有热闹制造热闹也要上,天南地北的人呼啦啦堆过来,在各大网站和论坛上开始狂撕。>
而当热度炒足,记者全当没事人一样,再拿着这东西去问周力波。丫也不是盖的,晓得自己言语不当,但就要趁着这股劲儿,一举打响。>
好嘛!双方就是王婆见金莲啊,你赚你的钱,我挠我的逼,一拍即合。某家报纸更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神级词条,从炼制屠妖剑开始
茅山守尸人
篮坛活菩萨
临川观花
妃逃不可:王爷跟我走
逍遥小村医
我的无敌仙女老婆
穿越六零辣军嫂
总裁的第一宠婚
绝品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