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八七 池盐(1/4)
按照张麻子的猜测,可能是他们这一块儿获利太过丰厚,根本瞧不上其它的买卖。d-m
董策轻轻吁了口气。
他之前未曾料想到,原来阳和城关于食盐这一块儿的利益链条竟是如此之多,地下势力竟是如此之复杂。而偏偏阳和城是离着自己最近的一个大城,如果真要贩私盐的话,阳和城是绝对不容放过的一个。
董策也很清楚,自己这个外乡人若是突然到阳和城,去做这等生意,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他明白,想要把这个生意给做下去,甚至更扩大一步,那就得把这些硬钉子一个一个的给清除掉。
这些人好勇斗狠,目无法纪,他们才不管你是什么背景什么来头儿,敢动他们手里的利益,那就要做好被乱刀砍死的准备!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董策现在还到不了强龙的级别。
所以董策在走之前,给张麻子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帮忙查一下,这十几位‘分销商’里头,哪个实力最弱,最好是跟官面上没太大交集的,或者说,他在官面上支持的力量不太强的。
不过如何在阳和城铺开销售网络尚在其次,若是真要贩卖私盐的话,最重要的是找到进货的途径。
徒有盐店千;一;本;读; 间,一斤盐都没有也是白搭。
所幸山西,可说是明朝内陆省份里面产盐最多的。平阳府解州、安邑县,太原府徐沟县,镇朔卫,大同府等,都是产盐颇丰。
山西食盐三。曰土盐,出于霍山以北诸府州。曰口盐,行于沿边滨河诸厅县。皆听民自煎,自贩,无关于国计。独河东池盐,水结成,不藉刮淋挹。两池之天藏,佐三省之民食,历代设官征榷,利权常操自上。
其中平阳府解州、安邑县的盐池,规模是最大的。为何把这解州和安邑县并称?因为这两个县用的,其实是一个大盐池,那盐池方圆达百里之遥,广袤无边,横跨数个县,其中又以解州和安邑县为最丰。
解州产盐,有池周百余里。
洪武初,以州治解县省入。……东有盐池。西北又有女盐池。……领县五。安邑,州东北。……西南有盐池。
河东所辖解盐,初设东场分司于安邑。成祖时,增设西场于解州,寻复并于东。正统六年复置西场分司。弘治二年增置中场分司。洪武时,岁办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弘治时,增八万引。万历中,又增二十万引。
三十万四千引,每引重二百斤。其法每岁伏暑时月于山西平阳府安邑等十县内起民夫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