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三章 得之不易的青铜器(2/3)
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想多找几个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能为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可见人们之所以把“乐正夔”和“一足夔”相混淆的另一个原因,是误解了帝舜“若夔者一而足矣”这句话,原来帝舜的原意是:像夔这样的能人,有一个已经足够了。
孔子博学多才,澄清了这个问题。
显然,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不会是“乐正夔”的形象。
那么,这种纹饰的原型究竟是“夔牛”还是“夔龙”呢?
古人刻画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有何寓意?
从青铜器的“夔纹”特征来看,既不完全像《山海经》所记载的东海夔牛,也不完全像龙,虽然有人认为“夔纹”像龙的侧面形象,但称之为“夔龙纹”还是有点牵强。
因为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特征明显与“夔纹”不同,“龙纹”特征是巨、双角,身子多盘曲为圆形,“夔纹”则是一角一足。
“夔纹”有“两头夔纹”,“龙纹”则有“双尾龙纹”,一般龙头在中间,左右各延伸一个身尾。
这两种纹饰特征,也完全不同。
可见夔是夔,龙是龙,夔和龙,在古人心目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神兽。
我们知道,古时很多动物至今已经灭绝,夔这种一足类动物在上古时期存在过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后来的记忆有点模糊,有人说它“状如牛”,有人说它“形如龙”,有人说这种怪兽“出入水则必风雨”,有人说“见则其邑大旱”。
虽然描述的形象有差异,但均指向一足动物。
虽然夔出现的后果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传说,有人说它招风雨,有人说它预示大旱,但均与天气有关。
既然如此,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刻“夔纹”,就很有可能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使“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这种带有图腾意味的纹饰,其寓意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而天气是决定收成好坏的重要因素,能导致水旱的“夔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其寓意可谓不言自明了。
此外,传说中夔的皮可以做鼓,黄帝用夔牛鼓击败蚩尤,使夔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之成为战胜邪恶力量的象征之一。
这样一来,“夔纹”与“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