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四八九章 参观笔厂(1/3)

刘昌明记得自己年轻时,镇上大概有2ooo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毛笔。.|2

大都是家庭小作坊的生产类型,女的做笔头,男的修笔。

善琏有座万安桥,每到赶集的时候,乡下人就把自己家里做的湖笔摆在万安桥附近卖,非常热闹。

善琏是个小地方,本地文人并不算多,大量的湖笔都是依靠笔庄在销售。

建国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善琏人经营的笔庄,比如帝都的戴月轩,上浦的周虎臣等。

依靠这些笔庄建立的商业网络,湖笔的销售范围慢慢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中国的“笔都”。

三轮车穿过一条仿古街,停在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牌楼门口,这就是他们本次的目的地——善琏湖笔厂。

湖笔厂的原址是当地人纪念蒙恬的蒙公祠。

走进厂区,在中庭的院子里,有一尊双羊的雕塑,原型就是善琏湖笔厂的双羊商标,这也成为上乘湖笔的重要标志。

刘昌明带张天元走上临近的一座小楼。

上到第二层,只见走廊上晒着几十盘洗净的羊毛,一撮撮羊毛像是豆腐一样整齐排列着,散出动物的膻味。

随后张天元跟着刘昌明进了车间,这才看到了湖笔制作的全过程。

今天的善琏湖笔厂,除了生产湖笔外,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湖笔展示区——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清晰的解说,引导你了解从笔料区分、笔头制作、装套、择笔到刻字等主要环节。

同一般毛笔仅有17道制作工序不同,湖笔一共有12o道工序。

看一支毛笔好坏,关键就是看毛笔的“锋颖”,在水盆前,刘昌明坐下来给张天元演示了“择笔”这个过程——他靠着一把小刀,将毛一根一根地梳理开来,放在接头管上。

他告诉张天元,得把折毛、病毛、无锋的毛都切掉,做到“光、白、严、直”四大要求,才能称得上是一支好湖笔。

一边择笔,刘昌明一边解释说:“好的短锋必须要跟笋一样,而长锋则必须要像竹叶一样。”

所以择笔工必须对每根毛进行分析,“如果一支笔的‘锋颖’是1公分,那它所有毛的峰颖都要是1公分,一层一层地贴上去,总共有3层。”

根据山羊毛的不同特质,羊毛又被笔工细分为19个品种,他们必须熟悉每个品种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在处理时做到得心应手。

经过严格择笔工序的毛笔,“锋颖”完美无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