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陈长兴太极拳论(九)(1/2)
注释到此处,刘百成提醒张腾博道:“以下陈长兴先生太极拳论之用武要言与战斗篇,均写的是太极拳的打法。你可与那花架子太极拳以太极拳套路动作研究打法者比较一下,即可见真伪!那太极拳之套路动作,是为习练能量周身润化而创造,并非太极拳之打法。虽然太极拳之套路动作于万里挑一之时也碰巧能打,但那只是碰巧而已!太极拳之套路动作,不比任何其他拳术或者日常动作高明,如果不能习练出五行之力,则太极拳套路动作就是一堆废物!”
(原文)二,用武要言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掤而捋,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之势。
注释:打法要诀:力自心出,拳随意发。李洛能先生说:“意,心之所发也!”。
太极拳与整个内家拳,习练到心意合一之时,劲力与拳皆由心发。但是因为意为身体之意,而拳为身体之拳,故陈长兴先生说拳随意发。
实战之时,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力一发则生成气之能量,四肢皆动。力起于根节,由下行能量所生,故足起有地。身体能量蓄发要在两腿之间进行阴阳转换,故动转有位。
具体实战时,或使用自身能量粘住敌之劲力,游走于敌之周围;或舍己从人,随敌之劲力进退;或突然腾走躲闪;或改变自身劲力方向而使敌之力扑空;或先使出捧劲而引带出敌之对抗之力再顺其力而捋;或挤住敌之劲源而按。
(注:陈氏太极拳之以上打法,比之于武禹襄先生之敷盖对吞之打法,相对落后。陈氏太极拳之打法还未完全进化到敷盖对吞之程度,其中还有许多外家拳之打法。即陈氏太极拳之打法也处于由外家拳向内家拳之转化阶段。比如说腾闪、折空、粘游等,这都是由于双重之拳不能蓄发出极致之力,不能进行完整的阴阳转换,尤其不能用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做完全的阴阳转换所致,所以不能一接手即立即与对手能量做阴阳转换而堵住对手劲源,引进落空,达到应者立仆之程度。)
拳用于击打离自身三尺到五尺之敌。敌人近了不发手而用肘,敌人远了不发肘而用拳。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拳(形意拳之能量蓄发)。遇到敌人以不让其逃脱为准,以自身能量蓄发无形无式为妙(可相比较于以套路动作研究技击招式之花架子太极拳)。
拳术如战术,攻其不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真真假假。虚实刚柔不断转换,虚虚实实,刚柔相济,让敌人琢磨不定。避开敌人之劲力而攻击其虚空之处,寻找敌人劲源而打击之。
一人对敌多人时,要有生龙活虎之状态;一人对一敌时,似巨炮直轰,硬打硬进无遮拦之势。
(原文)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翻江泼海不须忙,丹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解开其
理妙如神。
注释:身体上、中、下周身精气神贯通,身、手、足按照外三合之规矩约束而动。出手一定要有用而不打空,回手也不空回,总要有一定作用,其精敏神巧全在于空灵圆活。
古人说:能去就能在那立足,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时如山岳,让敌人难知我之阴阳转换的能量蓄发;真气鼓荡如天地之无穷无尽,内里五行之力充实如太仓,五行之力在周身运行如四海,浩然正气如日月星辰之光芒。观察敌人之来势,揣摩敌人功夫之深浅。以静制动,外动内静,动转神速,才可以称之为拳术。
要诀说:乘虚而入容易,硬打硬进难,但还是硬打硬进最为拳术之先。
战斗篇说:出手要勇猛,但不应当攻击敌之梢节,要迎面直取敌人中堂。攻上击下势如虎,好像老鹰扑鸡。不必要的动作不要做,不发空拳,不回空手,不要忙乱,蓄发出巨大劲力击敌之劲源为最强之打法。
闭住外五行,如同云遮住天地,云下雨了才能天地交合。这闭五行之法,在高层次此武艺相争之时,为胜负之分之关键!
闭住外五行,内外五行合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到古代做婆婆
好吃不过饺子
我把全修真界卷哭了
罗马全面战争之异世帝国
三国:开局我就拥兵百万
朝思暮尝
我死后,渣男疯了
绝品神医
谍战风云,我的技能有属性!
九星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