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易筋经(二)(2/3)
有人就没有阴阳。每个人自有每个人的特点,不要为阴阳所限制,才能够以血气之躯(即肌肉紧张发力之躯)改变为金石之体。内外均无障碍才能出入禅定。易筋的功夫不是小事,练功有顺序,功法有内外,元气有运用之法,动作有起止,以至于在练功所用的药物器制、练功时间、饮食起居等各方面均有规矩。想要学得易筋的功夫,要先有信心,还要有虔诚之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坚持不懈,则能够达到入圣的目标。
“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此段文字即表明内家功夫实为习练到一种状态,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之能量蓄发的状态,就是涨筋腾膜,就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有意无意的能量蓄发。
如果习练到涨筋腾膜之境界,则对于身体有莫大的好处。但是不明此理之人,不将此段文字以武功解释,而向健身方面解释,是错误的。
健身与拳术是不相悖的,但是抛弃了拳术去单纯讲健身,就是一种欺骗!没有了内里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运行,没有了周身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何来健身?
(原文,以下为《易筋经》中最重要的功法)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介绍)人体的物质组成中,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人体的能量组成中,内有精气神的能量,外有筋骨肉的能量,这些物质与能量共同组成身体。在五脏六腑之外,由筋骨控制;筋骨之外,由肌肉控制;肌肉之内,由血脉控制;而周身上下的运动,又由元气控制。所以修炼功夫主要在于培养血气。精气神为无形之物,筋骨肉为有形之身,互为阴阳,只有阴阳转换,相融相济,才可以强身壮体。这就如天生万物,万物就是各随各自的阴阳转换所形成的,何况对于人生、对于修炼,都要如此。
此段主要说明,精气神的能量与筋骨肉的物质之间是相互阴阳转换的-------这个道理是不是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一致?
精气神,各有各的明确意义,不要将前辈大师当做非要使用三个字来代表一个意思的傻瓜。将精气神囫囵吞枣地解释为“意念”者,自己才是傻瓜!
这个道理归结到拳术功夫中,就是内里元气的能量要阴阳转换成为筋骨肉的运动,筋骨肉的运行生成后天习练出来的精气神,而精气神又能够促进元气增强。
先天一气的元气与后天习练出来的阳气阴阳转换合一后为真气,即真气鼓荡的真气。就是说内家功夫的能量由先天一气与后天习练出来的精气神的能量阴阳转换合一而生成的。
所以内家功夫就是用内里的以心行气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达到内外合一。
此段文字为易筋经中第二个武学要义:内外合一。
(原文)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练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介绍)有形者,身体也;无形者,真气也;真气者,内里元气与身体压缩旋转之气合一而成者也,即精气神之能量。此功法必须先习练有形的筋骨肉,有形的筋骨肉为无形的元气的辅佐,而培养无形的元气,则为筋骨肉的辅助。这就是一与二的阴阳转换之道。如果只习练无形的真气而抛弃身体的有形动作,是不行的;反之,如果只习练有形的动作而不习练无形的真气,更是不行的。所以有形的身体必须要得到无形的真气,相互依存而不背离,才能够习练出不坏之体。如果有形动作与无形真气相背离而不相依存,则有形的身体也会化为无形了。所以要想练筋,就必须练膜,想要练膜就必须要练真气。然而练筋容易而练膜困难,练膜虽然困难,但练气更难。先在极难、极乱的地方立定脚跟认清实质,就会心中生定而从不动的静处认清真法。
此段主要描述内里的以心行气要与外形动作相合。而外形动作与以心行气相合的唯一方式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外形动作能够配合内里的以心行气------当然这些具体的习练方法是故意不告诉大家的。
而习练有三个阶段:练气、练筋、练膜。练气,即习练以心行气;练筋,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殿下,请滚远点
妖孽滚下榻
我在地窟无限复活
一切从只狼开始
重生之神级投资
邪恶玩家江湖路
食戟之中华一番
名动秦朝
盛宠天后:首席请自重
聂小妖之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