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内斗(3/4)
支票,主动找上门来,以佩奇的性子,多半是不会吸收的,他确定会猜忌冯一平别有居心。
但现在不一样,是他们主动找冯一平,冯一平财力之雄厚,也出乎他们的意料,而且冯一平提起的那两个投资的理由,也能站住脚,吸收他的投资,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现在的问题是,吸收多少,占多少份额?
这个问题,佩奇想跟布林私下先商量,“我们往找冯吧,”
“等等,”施密特拦住他们,拿出一份件,“这个问题,我我们讨论过多次,我认为,招聘一位负责产品治理的副总裁,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恰好有一位合适的人选,乔纳森罗森伯格,”
佩奇没接那份件,“我还要再想想,至少,也得断定冯的这件事之后吧,”
“可是,你已经考虑了一个季度,”
佩奇摆摆手,搭着布林肩膀,走了出往。
施密特谓然一叹,看来这事,注定不会再有什么成果。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冒出了一个冯一平?
佩奇聘请冯一平做战略顾问,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对让出eo一职,他一直心不甘情不愿,为了应对,在往年7月,也就是施密特到任之前,他执意发起了一项改革。
他当时在一场临时发起的大会上发布,解聘所有的项目经理,所有的工程师,全部向他汇报工作。
他的理由有三:他不爱好由非工程师来监督工程师;工程师不应当吸收专业能力有限的非工程师的经理们的监督;项目经理们的工作,也不能令人满足。
这实在就是他集权的一种做法,假如这项改革能成功,那他固然只是产品总监,实在依然把所有的权利都把持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留给施密特的,就是一个空壳的eo位子和头衔。
遗憾的是,那项改革,最后没有成功,现在不是初创时代,谷歌的工程师队伍壮大的太快,他一个人,不能满足那么多工程师的请求。
正由于如此,他对施密特到任后,扩充自己实力的行动,比如招聘治理团队和销售队伍,始终很警惕,连招聘一个前台,都要经过佩奇最后签字确认。
按理,谷歌现在确实也有必要聘请一位治理产品的副总裁,没有冯一平这个意外,他今天只能批准施密特的请求,真没理由再拖延。
不过,既然冯一平都拨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明确指出了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开发的产品,那还要什么负责产品治理的副总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