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我叫王生(1/3)

盛夏时节,酷热难耐。

正值中午,天空的烈阳如同一个火炉一般,炙烤着大地。这个时候,百姓大多都会寻一个清凉的地方,沏上一壶茶,摇扇纳凉。

青州的百姓,却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对他们来说天上的火炉就是个索命的恶鬼,连续两年大旱,颗粒无收。朝廷四处征粮赈济灾民,可惜杯水车薪。无数的灾民终日食不果腹,最后只能无奈逃离家乡,另谋生路。

对于王生来说,却一点也不饿。

这主要得益于,他前些日子在路边捡了个葫芦,本打算拿着装水喝,怎知道被这葫芦装过的水,甘甜清冽不说,喝上两三口,肚子也不饿了,人也精神了许多,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说起王生,他从小在青州附近的百柳村中长大,不过他却并非村里的本地人。

还是婴儿的时候,被父母遗弃在河边,正好被村里的一个老婆婆发现,把他带了回来抚养成人。由于发现王生的时候他在河边,所以当时取名叫做水生,而并不是王生。

十年后,婆婆去世了。

在婆婆的坟前,水生打算跟随婆婆的姓氏,改姓了王。虽然婆婆生前想让他成人以后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跟随他们的姓氏,王生却不想这么做。

一来,父母当时什么都没给自己留,根本无法寻找,二来,即便找到了,王生也并不想改。

因为婆婆没有子女。

他不想在自己死了以后,婆婆连个扫墓的人都没有。

婆婆早些年在外闯荡,识得一些字,略通医术。后来偶然间生了一场大病,无法生育,被夫家休了以后,就回到了百柳村,靠着平日里给村民看病度日,这一过就是几十年。

谁承想在晚年的时候,捡到了王生,于是就他当成是自己的儿子来抚养。

没有奶就给王生喝米汤,隔几天就问村里的人借一些羊奶或者是别的奶。百柳村虽然穷,但是民风淳朴,村民善良,在加上小王生天生可爱,逢人便笑,村民更是对他喜欢的不得了,经常接济婆婆一家。

从小,王生就对村里的人非常感激,稍微长大一点后,就帮一些村里的人干活,看着有人渴了累了,就给人端茶倒水,捶捶腿,百柳村的人也因此都非常喜欢王生。

等王生长大后,婆婆觉得他聪明伶俐想教他识字,考取功名,还跟村里的人凑了些钱,让王生去镇子的学堂读书,不过没几天,就因为太顽皮被教书先生退了回来。

王生知道,读书是要花钱的,他不想给婆婆和村里的人增添负担。

无奈之下,婆婆只能将医术传给了他。

从此,王生就在百柳村生活了下来。只不过婆婆的医术一般,最多能治个风热伤寒,跌打损伤,虽说在一般的小村子里也都用的,可毕竟赚不了多少钱。

婆婆去世了以后,王生就自己琢磨着多找两个赚钱的法子,他想到了给牲口治病,时间长了还真琢磨出一些门道来,一般的疫病难不倒他。

王生年纪不大,腿脚非常勤快,什么活都干,周围的十里八乡,哪家有头疼脑热的,或者老黄牛病倒了,他都会过去。有时候为了赚钱,也干一些给牲口接生的活。

没多久王生的名声就在附近的这几个村子里响了起来,平日里也忙得不亦乐乎。

在吃饱饭之余,竟然还攒下了一些银子,王生之所以这么努力,一来,是从小早出晚归的干活,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二来,就是想着能尽早娶上媳妇。

王生虽然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可也不是木头。

每每闲暇之时,就会想起隔壁村里的春花,那屁股,那身材,心里就一阵火热,干起活来浑身更是充满了动力。他想等着攒够了彩礼钱,再将房子翻新一遍,就找个媒婆向春花提亲。

这场大旱一来,数年的努力,全部化作了泡影。钱早早的就换成了粮食,被王生吃光了。可是这根本不够,这两年下来,饿的眼都绿了。

谁知峰回路转,他在逃荒的路上捡到了一个葫芦!

就在他发现葫芦的妙用时,突然来了一群饿疯了的饥民来抢劫,王生逃亡之际,不小心跟村里的人走散了。

数日后。

在路边一个废弃的城隍庙里,走进来一个少年,年纪十四五岁,眉清目秀,双目灵动有神,见四下无人,就找了一个角落,坐了下来。

这人正是王生。

跟村子的人走散的这几个天里,王生娶媳妇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想着这个天不会永远的旱下去,早晚会好的,到时候还是得攒钱娶媳妇。

借着葫芦的妙用,王生是从早忙到晚,不用吃饭,每天起早贪黑,四处寻找能吃的野菜,根茎,统统卖给了路上碰见的人,寻常年份根本不值几个钱,可现在就不同了。

现在又是酷暑时节,王生又找了一些能解暑的草药,很快也卖完了。

王生又四处回头看了看,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巴掌大的布,里面装着一些碎银子还有十几个铜板。

“这才短短几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年天下 末日农场 鸿蒙玄修 阴阳眼之鬼探 灵能法域 女将军和大钦差 全世界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情碎义绝 甜蜜隐婚:老公大人,宠上瘾 在苦情剧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