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六亲不认(2/3)
他有些意外,欠了欠身客气地问道:“淮安王有何事要奏?”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叔父,是至亲之人,君臣礼仪之外,还有亲情的成份,说话当然要比对一般人客气些。
“昨日早朝,博州人氏马周,把晋阳地震之事安排得风调雨顺。臣以为,陛下封赏的监察史之职并不高,委屈了马周的才华,恳请陛下委马周以御史大夫之职!”
李世民听了又是一个意外。淮安王今天上朝原来是为马周叫屈的!与昨天满朝文武不允许马周做监察史的局面刚好相反。淮安王什么时间听说昨天早朝的事?又是如何认识的马周?为什么不顾亲王的身份,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监察史打抱不平?这里面肯定有弯曲!
“这件事昨天已经定下了,暂时就这样安排吧。朝令夕改,朝廷的颜面何在?”李世民淡然拒绝了淮安王的请求。
李神通心里不爽,一个小小的御史也不给,太小器了!便道:“太上皇自晋阳起兵,臣最先从龙拥护。攻打洛阳王世充,臣也一马当先。还有战败窦建德,臣连下三十余州。浪里来血里去,睹人无数,谁是人才谁是庸才,一看便知。大唐新立,当求贤若渴,广揽天下英才,为圣朝所用才对。为何对马周这样的英年才俊,如此看淡看轻?”
李神通这话,表面听是说他眼光毒辣能识天下人才,实际是向李世民表明:大唐打下来的江山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陛下要个官你也不给,太不给你叔叔面了。
李世民可是人中龙凤,天姿卓绝的皇帝,哪能听不出他的话外音?嘴角轻轻一扯,露出轻蔑的笑:“父皇从晋阳起兵,叔父最先拥护,这是事实,孤并不否认。可是,当时李药师以叛逆之名带兵捉拿李家骨肉,形势万分危急。叔父那时候起兵,安能不说是为了自保?”
李渊在晋阳起兵时,带着李世民、李建成攻打长安。留下李元吉镇守晋阳,李靖当时还属于隋朝的官员,战败李元吉,攻下晋阳,把李家子孙装入囚车,要送到扬州让杨广治罪。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李靖不仅没有把他们送到扬州,反而投奔了李渊。
李神通当时起兵,确实有保护自已性命的意思。李世民说的话也不算冤枉他。
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李世民把李神通胆小怕死的老底公开,这比打脸还要厉害三分。
李神通再也站不住了,抬起头就想分辨几句。
李世民根本没给他留说话的机会,马上又说:“攻打王世充时叔父败多胜少,拖累攻城大军的后腿,看在你是叔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