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节:告秘(2/3)
纸厚、杂质多,不宜于书写,只用来做包装或糊窗纸。朝廷的重要旨意,使用的还是布帛,造价高昂,不适合于民间使用。
隋唐以前的纸张更不用提了,那更是粗糙,更不宜于抄写成册。所以,直到隋唐时期,竹简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隋唐的竹简书,以手工砍成竹简,再手工抄写,装订成册。‘浪’费时间多,收效还微小。所以,读书人得到一本书非常不容易,一旦得到都爱如至宝,反复阅读,直至出口成诵。
医学与民生休戚相关,一般的读书人都读医书,因此懂些简单的医术,小病小灾不用请郎中,自已就能进行诊治。
高司业与县尉有关系,于博士和主薄有关系,马周更不用提了,一把手县令亲自介绍来的。只有左祭酒没有任何后台,而是凭过硬的学识,理直气壮的在这里作镇馆之宝。他一肚子学识,怎能不懂医术呢?比起马周来,确实超出一大截儿。
他虽然懂医术,却治不了自已的病,这使马周十分好奇,一再关心地追问到底得何病。
左祭酒叹了一会,缓缓说道:“今天早晨发生的事,可不是吉兆啊!我从县令郭化元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杀机。恐怕我在祭酒的位置上呆不长久了。我年龄大了,不‘操’这份心,也无所谓。可我担心的是,我走了以后,这里由谁做主?
假若是你,我也就放心了。落入高司业和于博士之手,这一帮学子可就白白耽误了残废了。他们二人不学无术,专‘门’以举报拍马屁取胜。这种心术不正的人怎能担得起县学主管的重任?”
马周心中暗暗一惊!
刚刚在郭化元府中商量,他确实有这个意思,想让自已代替左祭酒。自已正是出于助左祭酒一臂之力的心思,才急急赶来报信。谁料到还没张口说出来,左祭酒已然料到这一层。
不过马周可以肯定一点,左祭酒预料得并不全然准确。郭化元不让他做祭酒,是迫不得已为之。他要拉拢自已,使自已不张扬他丑事。今天早晨,郭化元带兵在馆内检查凶手,四个人被单独审讯,于博士或高司业暗中告了秘。
这个秘密肯定与左祭酒有关!但马周还不知道,左祭酒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而被人攥住小辫子。
马周便诚恳地说道:“万事皆有因,有因才有果。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医得了苦果。今天在下确实得到消息,郭化元准备让在下替换左祭酒。我‘私’下推测,兴许有不利的事,被于博士或高司业知道了,暗中砸了黑砖。我恳请左老先生仔细回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