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吏治(2/5)

这是什么概念?勉强可以维持两个人的基本生活。如果有父母、子女,全家都难以吃饱。

乡啬夫权威之重,令乡下百姓“但知啬夫,不闻郡县。”而亭长除了主禁盗贼外,也有征税的责任,在地方上影响极大。

这些乡亭豪吏,岂会甘心依靠微薄的俸禄过清贫的生活,肯定要过与其权力相匹配的体面生活。

因此他们的车马衣服,全部取自于百姓,手段无非是在国家赋税的基础上,另行加派。

“廉洁之人”,满足自己一个人就够了,而贪婪之人,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要全家人都跟着一起受惠。

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的大司马吴汉,在年轻时因为“家贫”而成为亭长,结果没多久,就令家中摆脱了贫困,甚至趁着天下动乱,招募了不少宾客。

毫无疑问,吴汉在亭长任上的作为,绝对谈不上光彩。

然而这却是国家上至天子、下至小吏,所有统治阶层皆予以默认的。因为国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负担乡亭等豪吏的生活所需,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任由他们从百姓身上搜刮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刘景即便是一县之君,又能做什么呢?难道他能将乡亭豪吏全部裁撤掉吗?

就算他这么做了,也不过是换一批新的盘剥者,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以古代的生产力而言,这个问题堪称无解。

不过刘景并没有纠结于此,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乡亭豪吏的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但在上位者的有效干预、监督下,绝对可以大幅缓解。

整顿吏治,缓解民之疾苦,便是刘景接下来的重点,这样的差事,不必他亲自出面,交给严肃去做最适合不过了。

严肃亦是欣然领命,他的志向,就是在这乱世之中,做出一番功绩,不负一身才学,而今有幸遇到“伯乐”刘景,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岂能不尽心竭力?

此地人多眼杂,刘景和严肃并没有多谈这个话题。

牌匾挂好后,刘景和邓瑗,走进慈幼居甚是开阔的前庭。

严肃及诸大吏紧随二人之后,其余地位较低的县吏则只能留在外面,和吏卒共同维持秩序。

如今的慈幼居,婴儿相比于五月五日重阳时,人数又增加了不少,达到了一百三十六人。

另外,慈幼居最近一段时间,还收留了二十余名从三四岁至十一二岁不等的孤儿。他们有的是亲族贫弱,无力抚养,有的是外来流户,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举汉】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二章 吏治〗地址https://wap.xbqg888.com/240/240833/182_2.html